在多品牌战略下,各个品牌不仅从购买力的角度,还要从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出发,来满足各个特定消费群体的特定需求。例如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使用了由凯迪拉克、Saab萨博、欧宝、别克、雪佛兰和五菱等六个品牌组成的多品牌战略,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处于在“金字塔”顶部的是凯迪拉克所代表的高档豪华车品牌。个性化的Saab萨博品牌作为另一款高档进口车,面向强调个性且崇尚内敛生活方式的消费者。欧宝则以德国传统的精湛技术面向中产阶级消费者。在“金字塔”的中上部,则是为主流社会精英推出的高档别克品牌,也是通用汽车最早引入国内,并最能体现“全球品牌精神如何融入本地市场”的精髓。体现“沉稳大气”、“积极进取”的公商务车的主流形象。它是目前通用汽车旗下在中国品牌中产品系列最丰富的一个。在“金字塔”底层的是雪佛兰和五菱,以具有高度性价比的产品满足希望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主流大众消费者的私人及家庭用车、微型车需求,并以此与定位稍高的别克品牌进行区隔。
无论是单品牌战略,还是多品牌战略,都不是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到底是采用单品牌战略,还是采用多品牌战略,关键在于企业拥有什么样的、现实的品牌资源。
很多单品牌企业在向低端市场延伸产品时,对是否使用同一品牌抱有很大困惑,担心进入低端市场会破坏原有品牌的形象。这里的关键是判断产品特性,消费者是否把这种产品当作奢侈品,或者通过这种来表明身价。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是“是”,就不要采用这个品牌,而不妨推出新品牌或收购一个低端品牌,例如名车、名表、名酒、名牌服装等,这些行业内经常出现多品牌现象,原因就是为了区隔高端品牌和低端批派,维护高端品牌的价值。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是“否”,企业就可以大胆地用同一个品牌向低端市场延伸,例如很少有人会试图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PC机、服务器等办公工具来显示身份或炫耀成功,所以在这些行业内使用单品牌的企业很多,例如IBM、联想、索尼、三星、海尔、苹果电脑公司等,这些企业有时为了区分产品而推出一些子品牌,但总体是单品牌。如果这类企业出现多品牌,一般是因为发生了收购,为了保留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就保留了原有的品牌。例如科龙公司的容声、康拜恩和美菱三个品牌,都是因为收购得来的,该公司的原有品牌“科龙”被定位为高端品牌,而收购来的品牌则分别面向中高档市场和低端市场。再例如,惠普公司在笔记本产品方面是多品牌,使用了惠普和康柏两个品牌,因为它收购了康柏公司,而在打印机产品方面没有发生收购,所以从高端市场到低端市场都是只使用了“惠普”这一个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