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从搞模具的"手艺人"到四川长虹董事长

   2023-05-12 互联网3770


  当时,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搞模具的人,有点像手艺人。手艺人对自己做出的东西很自豪,这种精神上的满足绝非其他物质所能比拟。”在几吨重的大模具旁,赵一身工作服,满手油腻或在数控铣床前操作,或与钳工一起装配……赵甚至还在短期内学会了数控铣床的操作,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


  在长虹强烈的技术诉求背景下,赵勇于1995年成为长虹的副总工程师,次年进入公司决策层,33岁成为长虹最年轻的总工程师,成为长虹公司称为“明天的太阳”的“红太阳1号工程”的项目决策人。


  从此,直到2000年5月以前,赵一直处于长虹的技术前沿,可以说在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拓展上,赵已深谙长虹的优劣。


   “十月少帅”


  2000年5月,是赵勇在长虹的转折点。长虹由倪润峰出任CEO,与一直在倪身后的袁邦伟、以及技术出身的赵勇共同组成长虹的“三驾马车”。年仅37岁的赵勇出任了长虹股份公司的总经理。


  顶着“中国第一位博士后总经理”头衔,赵满面春风亮相于长虹的新闻发布会以及CCTV等多个公共场合。这也是赵首次抛开技术以外的标签正式亮相。


  这次被业界称为长虹“一分为二”的调整,是在1999年长虹对包括市场营销体制、开发方面的体制调整完成之后开始的人事调整。是时,长虹已从市场高峰向下滑落。


  对于这次任命,赵在CCTV接受采访时的解释是“我是政府任命的,但是是以一种程序性的行动来合法化”。面对咄咄逼人的采访者,赵强调“政府作为出资人的意志,是完全可以体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固然,赵勇是政府选择的人选。但一定程度上,赵亦获得倪的认可。这个在长虹高管通道上飞速提升的年轻人,是最早搬进长虹专家楼受到公司器重的人。


  赵勇上任后,寄托的一大希望是长虹在“整机”(彩电、空调都是所谓的“整机”)上的优势能够全球化。在赵勇任内,长虹出口业务从电视本部独立出来,成立国际业务拓展部。到现在,此部门更拓展为两个部,分别为海外营销部和国际拓展部。据长虹2002年报显示,出口已经成为长虹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例达到44%。但这一切却只是始于赵勇,结果在其离任之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