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经营策略同样只不过是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为有时不为”信条的影响结果。凭借着多年来对宏观区域包括产业经济在内的全面把握,凭借着自己雄厚的实力,李晓林相信,他这一次也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有奶酪不妨一动
作为一个富豪,他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出身贫寒、经历过艰难生活的李晓林,对那些穷苦人家的命运非常关怀和同情。他属于比较舍得动自己奶酪做慈善的人。
他为北京外国语学院捐资100万元,设立了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外国语学院授予他“名誉校长”的称号。他还捐献了50万元人民币,办起了北京第一所棋类专业学校—北京晓林棋校。他发起并与十二位民建会员企业家共同筹备组建了中华骨髓慈善基金会,为嗷嗷待医的400多万例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李晓林认为,投资赢取利润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跳出一己的私心,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着眼,爱护这个市场,使之茁壮发育。他要为维持一个良好的企业运行环境而努力。
这样,他就不仅得动自己的奶酪,还得动别人的奶酪。2004年两会上,李晓林的一系列提案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他提出要将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进行修改,取消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经济适用房税费减免,将给开发商的补贴转给买房百姓。
国家对经济适用房项目规定:免收土地出让金,减免21项税费,开发商利润应限定在3%以内。并且,经济适用房要实行房价、户型面积、销售对象3个控制,目的就是要平抑过高的房价,让中低收入的家庭买得起房、住得上房。
土地出让金是每平方米200元,仅此一项,经济适用房就可减免费用4000万元以上。加上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费等21项行政事业收费的减免,也能够带来巨大的降价空间。就是说,如果同一地区的商品房价格在1800元/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应远远低于这一数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无疑使政府减少的税收转化成了开发商的高额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