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找到很好的办法来鼓励大家读书,不仅让大家学会读书,而且要成为一种终身的习惯。”她对中国同行说,她发现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好处,也是挑战。她引用这样的数据来说明这项任务至关重要:在英国,五分之一的人说在他们的生命当中从来没有读过书,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说在过去五年中没有享受过阅读的乐趣。在美国,有一半的成人从来没有读过小说或者诗集,阅读力的下降最显著地表现在年轻人的身上。在中国,过去五年的阅读力下降20%,和其他国家类似。
“我们也许要花一百年的时间建立在读者当中的信誉,却可能在三个星期之内彻底失去它。”尽管在两个地方的演讲主题截然不同,记者却听到玛约丽两次引述同样的话,每次她都特别强调。玛约丽坚信出版行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要倚重于公众的信赖,在教育领域,也必须要平衡和满足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玛约丽用三个词汇形容培生的个性:勇于探索、有创造力和崇高的风尚。“这是我们所拥有最重要的东西,是我们每天早晨起来想到的第一件事。”
“人的潜能是没有极限的,一个人说自己已经尽到全力了是不够的,还可以再努力。”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她的管理风格时她说。某种意义上,这正是她改变8年前的培生所仰赖的力量之一。当时的培生缺乏一种提倡表现的文化,经理们实现年收入增长3%的目标就可以了,玛约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即要实现双倍的增长率。《金融时报》的奥利维尔.弗罗特第一次对这位CEO做报告,雄心勃勃地提出到2005年把报纸的全球发行量提高到75万份的发展计划,对于这样一个增长率将近90%的计划,玛约丽却笑着回答说,“我很失望,奥利维尔,我以为你会说100万份呢”。
“每个人都有知道得更多,而不是比别人更少的权利。”关于管理风格,这是她的回答的另一个部分。之前她向我们这样解释在“9.11”发生后发电子邮件给所有员工是如何考虑的,她总是不断地发送电子邮件给所有员工,告诉公司发生了什么,谈论利润增长或是新的收购计划。她不愿同意我们假设的她的那份电子邮件体现她女性领导者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