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汤潮说,计划书里的数字其实是保守的。
中文电子期刊的市场有多大呢?汤潮今天讲起下面这些数字来想必比以往有信心得多。中国网民2004年底将达到1个亿,其中有30%—40%人的会选择电子阅读。中国有70万所大中小学校,它们都是电子期刊阅览室的潜在用户。在海外,阅读中文的华人超过1亿。今年初,美国全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宣布,美国将把学习中文作为一个国策,在所有的中学开设中文课。“我们的计划是给他们所有的中学开设电子中文期刊阅览室。我们一直讲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怎么走?龙源找到了一条路。”
2003年,盖茨在微软年度大会上讲,2008年欧美电子版书刊销售额将超过印刷版。“中国可能不会那么早,但是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汤潮说。
龙源国际在北美还开有几家当地最大的中文书店及音像制品店,在加拿大,汤的书店为近40%的图书馆供货。5年来,汤把传统书店挣来的钱投到电子期刊网,“当然还不够,还要补贴一些。”汤潮说,他目前在电子期刊网的累计投资已经达到5000万元。
哲学怎么赚钱
“即使这5000万都没有了我也不会心疼。第一,我的财富并不止这5000万;第二,人都有一个梦,你为了自己的梦,值得。”
1978年,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汤潮来到加拿大约克大学。1981年,汤回国到北师大外语系任教,直至1986年接受多伦多大学的邀请教授中国哲学史,同时攻读该校哲学博士。在东西方来回几次,汤潮开始形成以后指导自己行动的“知识主体”思想。在汤看来,社会形态分为三种:权力主体社会、资本主体社会和知识主体社会。“知识主体与后来出现的知识经济还有不同,”汤潮说,“我认为知识不仅是创造财富的工具,它也是主宰财富的力量。”
1992年初,汤潮到了海南,成立了当时海南最大的地产公司,注册资金7000万元人民币,后来著名的海南首富冼笃信是汤的合作伙伴之一。“哲学不只是用来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还能改变世界。”那一年,汤首先改变了自己: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地价猛涨,1993年10月,房子已由“初期每平方米70元涨至12000元”。1993年底,汤潮回到了北京,挣了“几亿元”。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曾经向《中国企业家》描述过成功“逃顶”的经验:“那就是一种感觉。”戴对哲学也深有研究。汤潮半开玩笑地把这归功于“哲学的敏感”:“它让你对大势有一个判断。那么热,不正常。”汤又在北京郊区和秦皇岛投资房地产,后市场渐冷,陆续撤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