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就是当时她的品牌定位和现在的品牌定位已经不是在一个定位标准上了,而那个初恋情人的品牌没有随着她的定位改变。另外一个原因是,以前他的品牌不真实的情况由于她的年轻没有看到,而随着自身的成熟,对品牌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看到了他品牌虚假的一面。
我们在商场购买一个衬衫,价值1000元,这个产品顶多值50元,其余的都是品牌价值,也就是说,品牌值950元。我们会情感上首先接受这950元,然后我们很仔细的去挑着50元产品的毛病。50元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而情感的950元不是我们真正的利益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虚荣和心灵结果。所以,在制造这种看不见的结果的过程中,到底有多少可以说得清楚的虚幻过程?
两个人谈恋爱,产品是骗不了人的,而品牌往往充斥着欺骗,如果一个男人不会花言巧语,他的品牌一定大打折扣,而那些花言巧语的男人得到的更多的是品牌识别和品牌认知,当他们结婚之后,往往又会为他们的品牌好感的缺乏付出代价。但社会就是这样的残酷,往往会作广告的比不会作广告的盈利更多。
我不是有意贬低品牌,我非常认同品牌的作用,我只是觉着,现在对品牌的保护大于对产品的保护,比如说,结婚之后是保护品牌,也就是保护情感不被破坏,但没有保护产品不被破坏。如果是虚伪的情感也是要保护不被破坏。现实营销行为当中,假冒伪劣属于第三者,容易抢夺消费者情感,可以制裁。但通过欺骗、公关等各类手段得到认同的品牌其实根本没有消费者情感基础的,如果保护其实就是对产品的不公平。
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只有了解人才能知道如何做产品,如何作品牌。如果一个人只会表现自己,而不会对应别人的情感去做,这个人在现今社会也是一个蠢才。但在营销界、广告界确实存在很多这样的人,商人永远不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只有艺术家才知道表现自己。我在这里说了很多关于人的话题,也不都是说自己认为对的。但这个话题太大,有机会我还想说说中国各地的情感需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说说中国老字号品牌的再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