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
1997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亚洲,泰币一度贬值40%,当时的贷款客户大部分都涉及到外币业务,盘古银行的坏账和不良资产大大增加,整个家族的生意陷入了困境。\"那时候很多人卖了房子,带着钱跑到国外去,想要避过这场风波。\"回想当年,陈有庆大赞自己掌管盘古银行业务的侄子陈智深做得不容易。
就在别人纷纷卖房套现时,陈有庆却做了件似乎很没有金融家头脑的事情--他把自己位于香港跑马地的旧宅重新翻建成了一幢8层住宅,还把两个儿子叫来,每人分了两层,全家搬到了一起。\"我要给儿女们奠定心理基础。\"陈有庆说。他始终对香港回归后的经济走势有信心,而历史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传承信用
讲到在银行业上的成功,陈有庆家族代代相传的信条就是诚信和信誉,一个\"信\"字,撑起了他的家族事业。
直到今天,泰国人还认为陈氏家族曾对泰国的金融和经济有推动作用,这一切都始于陈弼臣当年的一个大胆举措。
1953年,陈弼臣担任盘古银行董事、总裁。当时泰国的银行业基本都被外资银行垄断,这些外资银行占据了泰国金融界的主要市场之后,开始对贷款客户做出一些十分苛刻的要求:他们要求客户开银行保证函,还要收取100%的保证金,但是对于生意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泰国的生意人陷入了困境。此时陈弼臣提出,不能只看重资产的损益,而要将对方的\"信誉\"纳入主要的考量方式。在别人收取100%保证金的时代,他冒着非常大的风险要求自己的银行在做这项业务时只收取1成保证金,甚至等货到时再给银行付款都可以。\"这样一来,一块钱做的就不只是一块钱的生意,而是五块十块的生意。\"可想而知,大批的华人客户立刻投奔到盘古银行,很多泰国国营机构的生意也挪到了这边,其他银行在压力之下,只好也开始改变原来的做法,这种改变,对于整个泰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