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杂交玉米之父成就10亿身价

   2023-05-12 互联网3440

  登海种业的“钱途”

  提到登海种业,外界自然就会和先前上市的隆平高科做一番比较。根据两周前隆平高科刚刚公布的2004年报,每股收益只有0.26元,昆仑证券的黄硕不禁感慨道,“该股的现状的确与其行业地位无法相比,实在浪费了‘袁隆平’的金字招牌。”就在三个月前,隆平高科刚刚完成了伤筋动骨的股份变动———民企新大新代替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为新任第一大股东。

  有专家分析评价说,“隆平高科不是袁隆平一手创立的企业,只是后来为了扩大知名度才生硬地加上了袁的名号,袁既不是公司董事长,也不参与管理,仅在公司拥有一小部分股份。袁隆平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上,他的研究成果除卖给隆平高科,也卖给其它公司。表面看,隆平高科、登海种业两个公司都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但公司的未来发展和今后盈利的前景将不一样。”

  登海种业的一位内部人士提醒记者,“隆平高科主营业务是蔬菜种子领域,其利润的50%以上是由辣椒等蔬菜种子业务贡献的,而登海种业就是做李登海擅长的玉米种子。”记者也注意到,在2004年,登海种业实现了2.97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为1.54亿元,毛利润为51.91%,其中玉米种子收入占90%以上。而隆平高科的年报则显示,其2004年度的杂交水稻种子的毛利润率只有30.31%。

  国信证券的一份报告也提到,“登海种业流通盘小,但业绩比较好,其资产系统性风险应该略低于国内其它种业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提供的资料显示,最近两年,登海种业的净利润都在8000万元以上,即使扣除发行费用,其今年的每股收益也高达0.9542元。

  鞠浩艳称,登海种业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其科研实力。目前,登海种业专门成立了农业高科技研究院,原莱州市农业科学院的玉米、蔬菜种子方面的科研人员已全部进入公司,正是这些人让登海种业成为玉米种子领域当之无愧的国内老大。为留住核心技术人员,李登海让少数人员直接持有了登海种业的股份,并给大部分人在莱州农科院安排了股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