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杂交玉米之父成就10亿身价

   2023-05-12 互联网3440

  从知本到资本

  1949年11月出生的李登海,初中毕业后回到了养育他的故土山东莱州市西由镇后邓村,并在1970年参加了西由镇后邓村农科队。不久,李登海出任农科队队长。当时,由于玉米品种老化、种植模式落后,后邓村乃至整个胶东的玉米亩产都低于小麦,农民们经常感叹说:“大粒的(玉米)打不过小粒的(小麦)!”李登海不信这个邪,他从书本中找答案,向庄稼把式探出路。1972年,李登海第一次试种了自交系间玉米杂交种;1973年,李登海的夏播玉米亩产达到620公斤。消息传开,全县为之震动。就在这一年,李登海抱着向世界玉米高产巅峰冲击的志向,跨进了莱阳农业学校(现莱阳农学院)的大门。

  在莱阳农学院,李登海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刘恩训教授。搞遗传育种的刘从这个“只顾种地打粮,不关心革命形势发展”乡下小伙那里看到了希望,一个晚上,把他从大洋彼岸带回的20粒美国杂交种和若干育种材料送给了李登海。

  学成回乡之后,李登海的紧凑型玉米“掖单2号”等几个品种相继宣告成功,亩产高达776.6公斤,首创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之后,通过合理密植,其单产又创824.9公斤和903.6公斤的新纪录,引起全国轰动。从此,李登海一发不可收,在连连成功后,1983年被破格晋升为农艺师,次年又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出任县科委副主任,随后全家人也都“农转非”。

 

  在县科委副主任办公室只蹲了6天,浑身不自在的李登海就逃回黄土地,又回到了后邓村继续自己的事业。1985年4月,李登海创办起一个集科研、生产、推广、经营于一体的我国第一个农业民办科研单位———莱州市玉米研究所。1993年5月升格为莱州市农业科学院,下设玉米、小麦、蔬菜、果树四个研究所和一个负责推广经营的远征种子公司。远征公司的出现,为后来的登海种业打下了基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