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困惑:土地偏紧成企业绊脚石

   2023-06-15 互联网3060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常务副院长刘福垣在“2005中国首届浙商竞争力大会”上表示,浙商拼土地、拼资源、拼人力的发展道路已经走到头了,如果能把握中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未来增长,则可能获得一个大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在江浙一带打工的中西部地区的人口,陆续想回去,如果能在他们的家乡建厂,这部分人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集群困惑

  刘玉柱说,为了找地,他跑过不少地方,例如安徽某市。“每亩地只要2万元,真是便宜啊。”但这样的“心动”并没有使他最终“行动”,原因是“配套不行”。这里的配套,刘玉柱解释是“产业配套”。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配套优势几乎是难以复制的。“出了家门口就能买到几乎所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黄少卿分析,“这相当于不需要库存了,对于生产企业是很大的成本节约。”

  乐清市漏电断路器协会秘书长郑建强曾经算过这么一笔账,在外地生产低压电器,企业采购螺丝都得跑上几百公里;一旦遇到紧急订单,临时想招聘一些熟练的技术工人就更不可能。这样一来,生产成本自然高起来,长年累月,可能抵消了当初的政策和土地优惠。而在柳市,可能厂房隔壁就有螺丝卖,两个小时内完全可以买到电器生产所需的所有零配件。仅仅是从方便卖货这个角度考虑,柳市遍布全国的电器销售网络也让企业难以割舍。生产资料市场、零配件加工市场、专业研究机构、销售机构、信息机构以及展览机构、专业劳动力市场的整体叠加产生的集群效应是刘玉柱非常留恋乐清的主要原因。刘还表示,“曾经有企业出去过,但有的后来又回来了,成本太高。”

  低压电器的产业集群曾经是乐清的优势,但从目前土地偏紧,中小企业扩张受阻的情况看,这似乎又成了这些企业走出去的“绊脚石”。黄少卿并不主张这些企业马上走出乐清,“乐清有很好的产业优势,出去的企业很难获得如此好的环境”。他还强调,如果这些企业去中西部地区,虽然可能拿到土地和税收的优惠,很便宜的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下来,但是交易成本肯定是上去了。刘玉柱也表示,像他们这样的以OEM订单生产为主的企业,如果因为交通运输等原因不能按时交货,可能损失的不仅仅是一笔订单,还包括企业的信用,所以在选择地点时,会非常重视交通是否便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