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中小企业应该以机会为导向,而少做战略,这样才更能够把握机会迅速成长。这种观点究竟对不对呢?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对呢?
中小企业的标准
2003年国家最新推出的中小企业标准:
工业: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建筑业: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
零售业: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批发业: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业: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邮政业: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实每个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很有差距,美国定义的中小企业但就销售额的大小而言肯定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我们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还是中小企业处于事业发展的初期或成长期,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力还很小。
战略是企业的方向
中小企业肯定需要战略,因为战略是企业的方向,而且是越小的企业,越需要用战略来解决方向感。说“中小企业不需要战略”,是按照人们的生活常识的理解,好象是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走,如果管理理论这样去简单的迎合流行,它就没有意义了。那种认为战略就是细致深刻、面面俱到的东西,其实是一种误解。麦肯锡认为战略包含了三部分的内容,即战略、目标和执行的方法阶段,但战略本质其实只是解决企业的方向。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导向特征的确比较明显,但这并不代表中小企业就不需要战略。当然机会导向对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更加实际,效益也来得较快……但进一步发展呢?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跟随机会,所以最后反而迷失了方向。
没有战略就难以长大
战略就是将企业的远景、使命落实到现实中成为可操作的一系列行动的总和。事实是中小企业的战略比较简单,所以一个企业领导人的决策或者其日常所思所想就是战略的全部了。有的中小企业就是抓住一个大客户就足以生存了,那么这个大客户恐怕就是他战略的全部了。但是这样的战略是有危险性的,多数的中小企业的战略都是短期性的盲目的(这还称为战略吗?),生计是最主要矛盾,但是正因为如此,会看不到将来的机会(没有准备)。他们有的发展得好,应该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大量的中小企业中有几个脱颖而出。他们如果想到我应该发展成为那个成功的脱颖而出的企业,那么他就是需要战略咨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