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管理层――基层管理(直接管理层),运行管理
该层包括主管和班组长等,他们直接同员工打交道,是管理层与被管理层之间的桥梁。主要职能是指导、沟通、监控等。
执行层――基层员工,运行作业
该层对公司的运行承担直接的作业职能。
3、管理层次间距诊断
如前所述,每一个管理层次的设置都有不同的职能作用,所以需要保持各层次间的合理间距,即通过职层之间的职能、权限分工等方面的清晰划分,以及对人员配置的能力素质要求形成差距,确保指导有方、执行有力、不打乱仗。
管理层次的间距可以设定“管理层次定位表”(见图5)来诊断;表中左侧第一列是影响管理层次的五个主要维度,表中横向是各维度的五个评价等级,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在同一个职能系统里或部门里,各层级管理人员分别在这五个维度方面的定位,来绘制、分析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定位曲线,以考察、判断各管理层次间在分管的职能的性质、授权范围以及下属的专业分工等维度方面是否保持合理的间距,有否重叠或交叉等现象。
管理层次定位表
在上表中,对A公司的管理层次进行诊断,公司设有从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长、处长到科长五个层级,从最高决策层到基层执行层之间要经过四层管理监控(副总经理、部长、处长、科长),造成管理层次过长,纵向沟通与审批环节长,影响组织效率。公司要削减管理层次,但是究竟削减这四个层级中的哪一个层级?
通过对这几个管理层次的定位分析,发现处长与科长两个管理层次定位曲线接近,造成职能与权限交叉,上级向下越权,有一个层级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信息传递通道。因此,需要在处长与科长这两个层级中削减冗余的一个层级。
不同企业的管理层次定位曲线都不相同,下表列示一些常见的层级曲线的定位及其影响:
4、管理层次有效性判定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