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长虹采取了改良的措施:包括以大规模进军平板电视为新立足点;聘请罗兰贝格改善长虹库存管理;上市多年之后首次选举4位独立董事,实行更完善的财务监管机制;在国际化步骤上调整过于依赖美国市场的做法,向欧洲、东南亚、中东、澳洲、拉美等市场推进;在对外合作上赵勇更是频频出手,合资朝华,携手中远,加盟“闪联”,与松下、东芝华飞、英国光电子巨头等拥有最新电视技术的企业合作,又宣布与中国电信合作进军IPTV,看来赵勇将重点进行产业链合作甚至兼并,如此布局,既能提升长虹的产业价值,又能伺机发现新的机会剧增点。
“驱逐者”基因改造
无论现在长虹的问题有多么严重,都必须承认一点,长虹20年来能成为彩电以及中国家电业的领军者,有其成功的特质,这种特质就象DNA,虽然会因外部环境而不断发展或重组突变,但其遗传密码始终存续着,这就是“企业成功基因”。
在功利浮躁的时代,很少有企业能真正关心并保护自己成功的源动力,而往往将最后的结果——市场竞争优势当成核心竞争力,这种现代拜物教意识极大地束缚了许多企业进一步做大、最强。
因此,长虹常常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理解为“生产的规模性、集中化生产和分销、操控大市场”等等也即“超规模集中营销”模式,正是这一种理解误差造成了长虹的困局。
而长虹的“成功基因”体现在长虹战略战术的设计上——不仅要在市场上站得住,还要将对手驱逐出去,即“睡榻之侧,决不容他人安睡”,这是一种充满自信的最强者态度,体现在“核心竞争力”主要是诸如独尊式的战略规划;强大的战略执行力;对已被证明成功的商业模式迅猛的复制能力和繁衍速度;成本控制力;擅于运筹各种资源等等。
如果客观来看待,这种企业基因和索尼、微软等世界顶级企业的基因有极大的相近性。
无需讳言,长虹的“驱逐者基因”生成与倪润峰的个人气质有极大关系,只是后者更明显走向了楚霸王式的作派,在得天下之后没有容天下,没有及时改变过去的成功模式,加上国有企业固有的缺陷和中国企业普遍性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缺失,才导致了倪误入歧途,功败垂成,长虹也成了被驱逐中的驱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