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的核心能源消耗在于电力,在明基的生产线上,高度自动化机器使明基成为用电大户。俞观海这样形容,“明基80%的成本来自原材料采购和机器折旧,因此机器都是24小时运转,一旦停电,工厂的损失将非常严重。”作为苏州园区第二大台湾制造业,明基的用电已经得到苏州市政府优先照顾,但是为明基生产零部件的上游厂商则没有那么幸运,在用电高峰的季节,这些供应商的工厂常常是被限制用电量的对象,这直接影响到明基的供应链。“我们只好要求他们在停电公告出来以后,多准备至少一天的部件库存。”洪宜幸说。
至今,在明基的市场和行政部,每逢中午的休息时间,这些部门的电灯全部被关闭。尽管被解释为方便员工休息,但节约用电、降低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一环。
事实上,土地和能源紧张问题,已经成为苏州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主要障碍,一方面投资密集使苏州能源价格迅速上升,更严重的问题是随着投资的集中,苏州的能源愈加稀缺,投资吸收力将呈现“饱和状态”。
供应链之痒
高成本直接考验着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低端制造的竞争核心在于成本,尤其是对于劳动力成本反应敏感。但是,中高端制造的竞争核心主要是供应链。”洪宜幸说。
明基的制造分为代工和自有品牌两部分,代工的利润空间由于恶性竞争变得相当有限,而自有品牌业务虽然附加值高,风险却相对较大。明基自三年前创建自有品牌以后,股价缩水一半。“零部件成本和机器折旧居高不下,产品价格却不断下降,要想获得利润,要么扩大规模,要么改善供应链。”明基流程管理顾问张萍萍如是说。
明基算是幸运,早在进入苏州之际,其董事长李焜耀先后说服了10多家供应商来到长江三角洲的昆山、无锡和苏州,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供应关系,避免了原材料稀缺以及物流成本倍数增加的尴尬。供应链的采购环节日渐成为制造业节约成本的关键,据张萍萍介绍,近年来明基对供应商进行了一次大整合。过去,不同的产品线均进行独立采购,整合后则按采购原料的类别分配,同种原料交给同一厂商,这样扩大了单项采购规模,降低了采购成本。降低采购成本的另一项措施是,将下游的分销渠道同样交给上游的供应商,扩大供应商的盈利空间,借此降低采购成本。作为戴尔(DELL)显示器最大的OEM厂商,明基还借助戴尔在供货商中的号召力,获得较低的采购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