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大反攻:通用汽车中国攻略

   2023-03-08 互联网4620


  正因为如此,通用在中国能比战斗机飞得还快。上海通用从1997年6月成立到1998年12月第一辆“别克新世纪”成功下线,创造了我国汽车工业建设史上的有史以来的最高速度;连续推出别克GL8、GS、G等三款车型也只用了从1999年12月到2000年7月短短的8个月时间,新车型推出速度再创新纪录。

  我们已经可以推断,在通用汽车的蓝图中,中国将成为亚洲汽车的设计和制造基地,这样在未来大规模进入日本市场时就不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而这一现象是八九十年代通用汽车拼尽全力进击日本市场也无“尺寸之获”的关键原因之一。

  2.2与中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引人注意的是,通用汽车进入中国以来,从未寻求对其本土合作伙伴寻求控股乃至独资的地位,所有六家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无一例外的都是50:50,保持一种对等的地位。

  这不能不说是通用汽车从“大处着眼”的神妙手笔,因为自从中国放宽对外资企业的股权比例的限制之后,几乎所有的外资企业都通过增资来寻求控股或通过买断以成为独资(象大众每年开董事会都要把增资老调重弹)。而通用汽车能够敏感的认识到“美国出枪出钱、中国出人出力”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因为争夺“小利”而放弃共同的立场。

  “国产化率”问题也极好地反应了通用在协调伙伴关系上的高明手腕,的确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存在着质次价高的弊端,但这只是产业发展初期必然会面临的问题,然而很多整车厂商借此完起了“猫腻”,大众不厌其烦的强调“本土采购的零部件成本比国际高出30%”,所以一直绷着劲死不肯降价;千呼万唤出来一个POLO,又以“POLO与其他车型不在一个生产平台所以零件的通用性差”为由,结果POLO的国有化率仅仅只有40%。反观通用,尽管国内采购成本比国际也高出20%,但他却聪明地提出“提高国产化能够加快适应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这种“以小求大”的策略比较而言自然更能得人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