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产手机战略缺失盘点:冬天过早到来

   2023-03-08 互联网4750


  手机究竟是怎样的产品,是高科技多功能的电子产品,抑或已经变为一种标准化的商品,甚至不过是时尚的饰物而已?这是制定企业产品战略时需考虑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易观认为,至少在现阶段,手机的功能性和时尚性仍是制造商必须同时关注的硬币的两面。无可否认,手机使用者早已从商务人士转为普通的大众,中国手机市场更是不乏时尚导向的细分消费市场,但无论如何,手机作为通信甚至数字娱乐工具的特性决定其仍然是要求持续创新的高科技产品,无论如何,在可预计的未来,手机不会“变成大白菜”。国际品牌手机厂商对于手机的高科技属性历来非常重视,例如诺基亚于1998年即在中国成立了全球性研发中心,近年来在中国本地的研发活动更是不断发展和壮大,至目前已经拥有多达600多名本土高级研发人员。遗憾的是,国产手机厂商或者根本不愿去深入研究和制定其产品战略,或者是忽视手机的功能性、科技性,轻率地就得出以外观时尚至上、走低成本竞争之路的结论。

  综观手机市场几年来国产和国际品牌间的进攻和反击,可以说,从一开始国产手机厂商就没有把其市场战略的重点放在产品上。在2002、2003年,当诺基亚还没有推出足够多的中低段价位手机,当摩托罗拉因未充分熟悉中国市场而还采用多级代理的渠道制度,当众多国际手机厂商的品牌造势活动还未体现其长期效应,国内厂商在价格、渠道、促销宣传方面的优势使得他们发起的攫取市场份额的攻击屡屡奏效。消费者们突然发现,许多低价而基本功能配备齐全的手机产品就在身边可供选购。再辅以电视屏幕上大量明星广告的轰炸,以及各种虽不甚明了但颇吸引眼球的新概念,会跳舞的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国产手机的强烈攻势令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们猝不及防,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节节上升,直至2003年底突破50%大关。核心竞争优势的另一种认识然而,价格也好,渠道也罢,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这些都不是企业可以赖之长期制胜的“核心竞争优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