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的人才观

   2024-01-18 互联网1130
核心提示:古语云:兴邦之道,惟在用人。那么要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是人才,关于人才问题,许多企业家在经历了人才是“成本”与“资本”之

    古语云:兴邦之道,惟在用人。那么要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是人才,关于人才问题,许多企业家在经历了人才是“成本”与“资本”之辩后,重新认识了人才。 海信集团对人才的认识棋高一筹。海信崛起的决定因素,不仅在于他们这些年来能够卧薪尝胆,广招人才,还在于他们敢于大胆使用人才,为人才的成长搭起舞台。在人才培养上,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放手使用是最重要的培养”。这一人才观,颇具新意。

    目前,海信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拥有硕士300多人。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海信拥有一个50多人的博士群,对国内家电行业来说,可谓一领风骚。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成立了海信学院。他们每年用于人才培训的费用多达1000多万元。每年都要选派一定数量人员到日、美等发达国家及高等院校深造和培训。海信这种不惜资本培养人才之举,令人称道。而海信在人才培养上提出的“放手使用是最重要的培养”的观点,更有其独到之处。培养是基础,使用才是关键,光养不用,势必造成人才的浪费。使用人才,体现出管理者的慧眼和胆识。海信的企业精神为“敬人、敬业、创新、高效”,其核心是“敬人”。“敬人”,在海信内部形成了“求人、用人、育人、晋人、留人”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大凡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海信对人才的理解更深一层。他们不断加大融“智”力度,靠优秀人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当前阻碍国企发展的不是资金,而是人,人才是国企的第一资源。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生产的应该是人,其次才是产品。

    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认为,国有企业的最大弊端之一,是不敢用人,从而导致人浮于事,造成人力资源存量的僵化与恶化。再对比一下海信,所有人才都得以充分展示其才干。你有多大能耐都可以得到充分施展,都有其发挥的舞台。为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不仅在课题上实行“竞争上岗、课题承包”,还实行“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个人收入与产品效益挂钩”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对确有技术和管理专长的专家,给予公司股份,使之成为股东。激发引进的硕士、博士,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也体现了其引进就是使用、使用就是培养的新的用人观念。为使企业具有长久发展动力,他们还大胆启用年轻人,打破论资排辈的庸俗观念,把确有能力者放到一线。正因为海信如此重视培养使用人才,不惜代价激励人才,才使人才发挥作用达到最大化,才为企业的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后劲,保证集团能够永立高科技“潮头”,并获得超常规发展。

    当今,一些企业留不住人才,人才“跳槽”屡屡发生。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造成人才“跳槽”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人才,对人才不去培养和大胆使用,人才得不到尊重,成就感得不到满足,价值得不到实现,所以,人才“跳槽”已不属于偶然。他们转行择“主”,另谋高就,寻找施展才华的舞台,已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人才,所谓科技、信息、资源、产品、市场、管理等,都是空谈。 而且,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创造一流的产品;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创造一流的企业。凡国内外成功的企业,无不重视广泛引进人才,放手培养和使用人才,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各种优越条件,形成了尊重人、理解人、使用人、培育人的良好的用人育人环境和机制,广泛吸引各路英才加盟,创造超速发展的现代企业。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没有对人才的独特理解和精心创造,就不会有企业的真正成功。企业的持续恒久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延伸和再造。

    在今天知识经济时代破门而入的新形势下,人才的培养已是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兴业兴邦的大任,迫切需要各类人才。中国资深管理教育专家赵文家认为,学习领会海信培养使用人才的思想,对于我们造就大批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大有益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