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辨别”是管理的技能

   2024-01-18 互联网1230
核心提示:笔者过往的工作经历和做顾问项目时,经常遇到一些会见风使舵或是会阿谀奉承的员工,特别是那些难以识别的“应付”型讨好话语。当

笔者过往的工作经历和做顾问项目时,经常遇到一些会见风使舵或是会阿谀奉承的员工,特别是那些难以识别的“应付”型讨好话语。当上级在征求下属员工的意见时,他们会说一些不关痛痒或是好听不中用的话来应付。  如是遇到这样的员工,除了浪费时间和影响工作外,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收获。下面这个例子值得企业管理人员思考和“辨别”一下。  某公司总经办主任在主持召开的基层班组长会议上说:“公司以往的事情,每次都是我说了之后,大家才做,我希望你们不能这样被动,要从责任角度出发;要主动、自动自发地(带动)工作才是啊!”  此时,马上就有几位班组长抢着发表意见:  第一位说:“主任说得对极了,真的点到了问题的实质,大家听了都很明白,相信会好好地加以体会和运用……”  第二位说:“听了主任的话,真是觉得不好意思,以往我总认为自己已经很主动地在工作,现在反省起来,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将会促使我会努力地……”  第三位说:“我觉得主任说得正确,事实也就是如此……大家说是吗?!”  以上三位班组长的表述,其言下之意是什么呢?第一位是典型的献媚者,而第三位是“应付性”的奉承者,至于第二位,则话语含蓄、委婉而耐听的恭维者,若这位主任欠缺点自知之明的话怕是要飘然起来了。  通常恭维的话好听。但是,做为管理人员要懂得过滤和“辨别”,有的下属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或是真心实意的赞词;有的下属却可能是别有所求的讨好或是别有用心的奉承。  笔者认为:在工作中面对不同的情况和对象,能够聆听与“辨别”出言外之音,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和处理办法,是做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