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再做些工作要点安排,大家鼓掌、口号,散会,各自去忙。
趁着用餐时间还没到,服务员们在摆台,胡老师带老姚溜达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桌台边,窃声介绍了起来:“老姚,看到了吧,这就是法家酷吏式管理最基础的要领,作风强悍,赏罚严明,一丝不苟。”
东拉西扯聊了一会儿,饭点到了。员工们忙了起来,在领班、主管的监控下,忙而不乱,迎客的迎客、点菜的点菜、收台的收台。他们知道,自己如果表现优秀,就有可能被培养为点菜生,那时,不用流汗干苦力,工资还高,算是熬出来了。
“可是,胡老师,现在的85后、90后,都不是那么好剃的头,凭什么那么服服帖帖呢?”
“其实,许老板刚开始引进这套魔鬼式管理时,反弹也很大,有好些员工跑了。不过,大浪淘沙,毕竟这儿待遇高,优秀员工有轮训、有提升、有前途,几轮下来,留下的都是承受力强、有想法、有上进心的。”
“哦!尽管待遇高是关键,但还是经过了一番阵痛的。而且这样的‘严刑峻法’,对其他行业还不一定好用。”
“儒家风范”下的激励
随后两天,胡老师又带老姚走访了一家叫开米科技的环境智能检测公司。这家公司主做智能温湿度仪表系统。前些年,绝大多数国内的食品厂、药厂,搞智能温湿度监控的不多,那时,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公司老板何总引进代理了一个美国的品牌,跑到食品厂较多的舟山一家家推销,赚到了第一桶金。然后逐步发展,直到现在,有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品牌和销售队伍。
由于生产是外包的,自己只负责检测,所以开米公司人数不多,只有二十多个员工。而且,老板的愿景就是:只做小而精的公司,绝对不做大公司。对此何总有个形象的表述:“吃饭时,能坐满三桌就够了。人再多,就管不过来啦!”因此在这家公司,并没有非常严苛细致的规章条文,更强调管理的“弹性”。比如出差,无论是业务还是工程,以快和安全为原则;飞机方便就坐飞机,高铁方便就坐高铁;到了目的地,住宿没有硬性费用标准,一般以快捷酒店为主;出门尽量打的,以提高效率;所有一切,实报实销。
作为一个小微科技企业,市场销售是关键。而针对业务部,合理的激励机制,又是提升业务员积极性的关键。然而开米公司的业务提成,却采取的是粗放的利润分成制。也就是说,每一个产品给你一个内部结算成本,以及参考销售价。二者之间的差价,业务员提成20%~30%不等,其余的则作为公司费用及利润。关键是,如客户需要回扣,业务员可自主酌情掌握,回扣部分打入成本。
“那么,业务员岂不可以多报回扣。跟拿提成比起来,可以多拿80%?”听到关于回扣这一条,做过多年业务员的老姚条件反射似地脱口而问。
“我们公司,提倡的是:自觉做人,认真做事。样样靠管不行。公司有不断地研发、宣传投入,为大家创造这个平台,员工们自己心里都会有杆秤。公司总共就那么几个人,信息会非常透明。至少到目前,还没有发生那种情况。”
“那么,公司部门之间,会不会有很多摩擦矛盾呢?比如,研发部、生产检测部、销售部之间,立场、方向,会不会有错位?”
“问题当然有,但谈不上什么矛盾。发生了问题,大家围在一桌就事论事,探讨解决方案。大家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我们又不是什么大公司,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不好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开米公司的管理,很有儒家风范。”跟何总聊完,老姚不禁略生感慨。问题是,这样以“仁”为核心的管理风格,会不会产生中国式的“人情病”?
公司里的“人情”
马不停蹄,老姚又与胡老师来到一个汽配城园区。骆总的三泰汽车用品公司,是园区内最大的一个公司。老板正在外面忙,胡老师就带着老姚随便走走,边看边介绍:这个三泰公司,主营几个品牌的汽车用品,像座套、脚垫之类的。由业务员批发给各汽配、汽车装潢门店。由于门类繁杂,加上骆老板代理的品牌又多。因此,对于像三泰这样草根打拼出来的商贸企业,进销存的管理应该是比较头疼的。
不过骆老板觉得,三泰公司在这方面还好。因为,骆老板手下的员工,大部分是从江西老家带出来的亲戚老乡。很多流程、制度上的粗疏,基本都通过亲友、老乡们自发的商量、体谅来化解。
比如,有些热门品种,货不足,各个业务员又都在要,那么,管商务的女孩,不会按部就班地以先来后到为原则发光拉倒,而是多头协商,根据不同客户的轻重缓急调配。同时加强催货,力争让每个业务员都做成生意。另外,遇到业务忙时,业务员打电话回来,让管库房、商务的二伯、三妹晚点下班,多发几件货,亲友、老乡一般都会帮忙。
关键的好处是,用亲人、老乡做业务员,“飞单”比较少。代理商贸企业,拿的是厂家的货,但厂家不一定只发一家货,即使只发三泰一家,其他同质化的可替代产品也很多。由此,会导致很多企业的业务员拿到订单后为了多赚钱,见利忘义吃里扒外。而三泰公司的业务员,多是骆总带出来的亲戚老乡,出于乡宗情谊,一般不会干这种事。
了解到这些情况,老姚又有了心得:“这个人情式管理,适用于对员工专业、文化要求不太高的草根民企。大伙儿同心协力,不会斤斤计较,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迅速做大。这骆老板才三十不到,文化也只有初中,七八年功夫,已有上千万元身家了。”
“老姚,你说的不错。不过你说的那个‘做大’,得看有多大。骆老板一心想把公司做成汽车用品连锁,培养能干的亲友老乡当店长,进展一直不顺利。亲友员工真正精通业务后,大多还是选择自主创业。骆总感慨,三泰都成了汽车用品界的黄埔军校了。”
“哦?”
“一方面,还是资源平台的问题。这三泰公司,主要做代理商贸,既然做他人的品牌,汽车用品又不像家电什么的有个绝对优势性品牌。亲友们觉得:小骆这两下子,我都会了。自然就想自己当老板。事关自身人生前途,靠亲情是留不住人的。另外,既然是亲情管理,原先大家都不拘小利互帮互助,这就反而造成了后来互相打肚皮官司。慢慢地,就各自为战了。”
“看来,亲情管理对企业扩张还是有制约性的。”
“还有,这个亲情管理,亲情,也是有亲疏的。有老婆家的亲戚,跟自己本家的;还什么兄弟、侄儿跟妹夫、外甥等,复杂得很,慢慢地,这关系就变味了,你知道的……”
“嗯,胡老师,这个儒家式管理,利弊得失,我大致有数了。那上次你说的那个道家无为,挺玄的。是不是像我想加入的‘车马炮’公司一样委托给经理人管,自己不管,就叫无为?咱们什么时候去感受一下?”
“草根小微企业,很难谈得上什么真正把大权交给‘职业经理人’。这样,改天我带你认识两个包装材料公司的老板。一个有为,一个无为,你比较一下,就有数了。”
无为而治?
江总跟庄总,都是做包装材料的商贸公司,规模都不大。江总每天焦头烂额,发货出库、业务员客户账期,乃至行政内勤上一些婆婆妈妈的事,只要他一走开,就是一堆矛盾。庄总却很逍遥,每天开着车到处跟客户、朋友吃饭聊天,有什么事,只需一个电话打回公司,员工们必然会及时有效地给他办好。
“胡老师,庄总这个就叫做道家的无为式管理吧?同样的公司,江总怎么就学不来呢?”
胡老师向老姚娓娓道来:先看江总,虽然销量跟庄总差不多,但都是通过业务员,针对中小客户形成的销售。那么,做业务就离不开公司后台资源的支持,一批业务员难免为争夺公司资源产生矛盾。然后,不同业务员跟公司的后台支撑人员,比如商务、库管、财务、行政等,会发生微妙复杂的多边人事关系,甚至拉帮结派。扯起来婆婆妈妈一大堆,根本难分是非,除了老板每天撑在那儿亲自协调,还有什么办法?
而庄总虽然手下也有业务员。但公司业务,主要来自于几个大客户,而这些大客户都在庄总手上。像这种商贸公司,自己不生产产品,没有品牌,核心资源就是客户。说的通俗点,公司大多员工,是靠在庄总的资源上吃饭的。相互之间,还有什么资源好争夺的?
手下员工心里很清楚,同心协力把庄总业务办好,大家就都有饭吃了。员工利益导向一致,作为小公司,又没什么高精尖的东西,庄总自然可以无为而治,逍遥自在了。
“嗯!看来,还是核心资源问题。就像前几年二三线城市的小型房地产公司,老板只要拿到土地。最核心的资源掌握了,后续的什么设计、施工、乃至销售,都自然会有专业的人围上来给你操办,不用你操心了。”
“对了。老姚,你考察了那么多,那‘车马炮’老总,到底去不去当?”
“这……我想了一下,一下子刚去就管全局,不合适。我打算跟赵总商量,还是发挥我专业所长,当个业务运营经理,主要负责业务的后台支撑工作。像同行调货、技术调配、客服协调之类人事、经济方面的敏感问题,还是把老板娘吴姐推向前台吧!”
“呵呵!老姚,还没跟你讲权谋、中庸呢,你已经用上了。还真有悟性!”
链接:
胡老师:“无为思想作为系统落地的治理理念,肇始于汉高祖刘邦及其后的文景之治。不过皇帝对百姓是无为,对王侯将相可不无为。刘邦一得天下,便‘飞鸟尽、良弓藏’。”
老姚:“那是为了把一国之本——军队、土地等核心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可以无为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