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算管理现状和不足:
虽然“预算”和“计划”有重大的区别,但是长期计划管理的经历,使我国企业对规划和控制未来方向的预算管理并不感到陌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许多企业开始实行预算管理。据我们1997年对江苏11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有85%的企业不同程度地运用了预算管理方法。而在2000年我们对5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实行预算管理的比率达到100%。
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对预算管理作用的认识与经典理论相比尚有较大的差异。在调查表中我们对预算管理的作用列出9项,请被调查者依重要性从1到9排出序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不难看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仍带有较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对上级负责的认识多于对企业自身发展负责的认识,外部控制的力度强于内部控制的力度,控制结果的动机重于控制过程的动机。可以认为,相对于世界性市场竞争和世界性买方市场的环境变化,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转换的过程尚未完全结束。
总的看来,我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对预算管理十分重视,不同企业的管理重点和方法也各有特色。推动了我国企业的预算工作更好地发挥管理控制作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预算管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早在1990年,美国《财富》杂志就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进行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有害的?》的文章,文中否定了预算管理的控制功能。还有一些批评,如:全面预算管理低效、脱离企业战略、偏重财务业绩、不能与企业面临的新的经营环境相适应等。也有人认为应将预算的作用就限定在财务预测和现金流量的管理上。
也有人对预算管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从而导致预算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如计划与市场的认识误区,产权制度与管理方法的认识误区等。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与完善,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冲突与矛盾;提供企业绩效的评价标准,便利考核,强化内部控制。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是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