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作用: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控制水平,增强未来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有单一的投资者——国家,由于利润上缴国家,亏损由国家补偿,维持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由国家拨给,因此所有者关注的中心当然是经营成果——首先是产品,进而是利润。管理者的管理中心是与之相适应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逐渐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投资者群体,分散的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说,投资人手中的企业股权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取决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这样,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自然要从经营结果扩大到对经营过程和经营质量的关注。可以认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和改善物流和资金流,最终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这是管理者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2、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措施
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的预算管理,主要涉及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基本上不涉及资产负债等实质性会计信息,这就为企业调节利润提供了机会;而全面预算需要满足各预算表之间的平衡制约关系,这样就可能降低预算的随意性,为实现预算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套和经营的事前事中控制奠定基础。
在企业预算管理实地调查中,我们多次听财会人员反映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是目标利润压力过大,迫使下级单位调整数字,造成潜亏。许多利润不实的情况发生在诸如该提的折旧不提或少提,该摊销的递延资产没有如数摊销,材料或产品成本不实,已经发生的费用挂账等等情况,如果企业实行全面预算,在做预算时对下期可能出现的资产负债状况也有科学合理的预计,那么,那些“待摊”或“预提”项目就不会成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预算和实绩的差异分析就会给管理控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