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习惯在于用心执行

   2024-02-18 互联网1180

如何养成企业习惯,从洛克菲勒的成功可以看出,企业领导人的言行举止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头头,就有什么样的部属。由于领导人的权威地位,一个领导人的性格和作风,往往会影响一大片,甚至成为组织的象征。同时,企业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规章制度。企业制度的制定需要形成有利于企业习惯养成的整合。现在多数管理者通常在制订相关制度时,多是从有形的实际需要出发,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效果,但往往对相关制度的无形效果注意不够。制度的效用在于习惯的养成。一个制度,如果不能培养出稳定的习惯,这个制度就是失败的。而且制度变化过于频繁,也会使它的习惯效应迅速衰减。管理大师西蒙在研究决策时指出,人们的行为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刺激——反应”型习惯模式,一种是“犹豫——抉择”型逻辑模式。以往的管理学家往往过多地强调逻辑行为模式,忽视甚至否定习惯行为模式。西蒙指出,人们的大部分行为是由习惯模式支配的。“对一种刺激的反应,一部分是逻辑性的,大部分是习惯性的。习惯性的那一部分不一定不合理,甚至往往是合理的。因为对目的来说,它是事先被条件限制的适应性行动。”因此,养成符合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的习惯,可以促成企业目标的实现。

比彻说:“在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根本不可能截住大河来分辨水的来源——哪些水源于哪个州,哪颗沙粒来自哪个山脉。”同样,好的企业习惯养成,需要企业文化指引,需要企业价值观来支撑。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习惯的环境,反过来,企业文化又是企业所有习惯的总和。好的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习惯养成同样如此。若大河比作企业文化,那么支流就是企业习惯。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营造的一个环境,是一个企业的性格,是许许多多的习惯组成。只有把那些坏习惯改掉,企业才能健康的发展,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才有更大的价值。

企业习惯的养成,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讲,就是要使企业价值观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得以真正渗透,并内化在广大员工的心灵深处,外化为员工的具体行为、习惯和性格,固化为规划、制度和机制。

企业价值观明确告诉企业员工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该怎样做。它对广大员工起着一种非正式的控制系统的作用,而统一的集体行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石,是各项工作围绕企业目标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才能使员工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构建起与企业价值观相一致的集体行为呢?最关键的是从思想层面解决认识问题,提高全员的责任意识。把“变”的思想和观念植入广大员工的头脑,让他们想别人所不能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使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统一起来,变制度规范为行为规范,变外在约束为内在约束,变多元化为一元化。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是企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牢不可破的无形力量。企业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渗透企业价值观的过程。“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来加大员工养成教育的力度,从而彰显企业价值观制度化与员工行为习惯化的高度统一。

企业习惯也是企业集体个性的集中体现。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统一的个性,企业对市场和环境便无法适应。因此,应尽量将不同员工的不同个性融合为企业的共同个性,从而用企业价值观来统揽和规范员工不同性格的走向。作为企业“领头羊”的企业领导者,不应把眼光仅仅盯在报表的利润增减上,而应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疾苦,关心员工生产生活,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惟有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团队管理氛围,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塑造出广大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习惯。

企业一年的生存靠领导,三年的发展靠制度,十年的持续靠习惯。企业习惯主导企业未来。企业的命运关键就在于如何贯彻落实企业价值观,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富有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企业价值观,并将企业价值观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的全过程,融会于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