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星巴克的数字味道

   2024-02-18 互联网980

星巴克创造了26种情绪,如果你发送“犯困”的表情,那么星巴克就会送上一首激情昂扬的歌曲。如果你的情绪符号显示你现在很紧张,那么星巴克就会发送一首放松神经的歌曲。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星巴克的微信账号获得了19.3万名好友。一共有超过32.3万个心情被分享。同时,微博的粉丝数也增加了15%,相关微博产生了共计2.6万次的评论和4.5次的转发。按照业内计算,通过微博产生的媒体价值相当于93.1万元人民币。

星巴克的计划是不仅局限与品牌与顾客之间的交流,更希望通过社交媒体给顾客提供一个平台,让顾客之间进行交流。前不久,星巴克还推出了“圣诞魔力心愿”活动。在虚拟社交平台上,顾客可以创造一张心愿单,并且将它发送给你的朋友。你的好友可以从中挑选中一些的心愿来帮助你实现,从而真正达到社交媒体所倡导的“分享”的功能。

体验至上

不论何种营销的方式,星巴克始终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咖啡文化”。而不论是被门店吸引而入的顾客或者是被手机带入的顾客都将会在门店中获得最佳的体验,这样才能保证远远不断的“回头客”。

越来越多围着“黑围裙”的咖啡大师出现在星巴克的门店中。身着黑围裙的咖啡大师们不仅拥有更深厚的咖啡知识及更高超的咖啡技艺,而且还都是乐于和善于分享咖啡文化和星巴克人文精神的爱好者和传播者。他们将通过面对面与顾客的交流,分享和教授各种咖啡为主题的知识。在2013财年,星巴克计划为员工提供总共为23万小时的培训时间以提高员工的咖啡知识以及咖啡文化。“我们招聘‘伙伴’的时候,对于咖啡的热情以及乐于服务顾客的态度是最重要的。”星巴克中国区运营副总裁杰夫·米勒(Jeff Miller)告诉《环球企业家》。

星巴克也运用科技来更好地服务新顾客。在星巴克的咖啡机背后有一系列管理工具,记录门店运营数据,店长排班时系统会分析前两月运营状况、客流大小,提出排班建议,只需填入员工名字即可。同样系统也会分析门店对物料的需求,店长根据预测申请。星巴克运营之道是流程标准化、简单化,避免个人喜好随意性

采用现有的单点销售系统,咖啡师接到一个订单时,需要将订单翻译成机器语言:先要确定订单是大杯、小杯还是中杯,然后要确定饮料类型,接下来要选择添加物。不管顾客是否有这些要求,这些步骤都要一步一步完成。最新的销售系统可以实现“谈话式订单”—如果顾客说的是“大杯拿铁,加一点香草”,咖啡师一次就能准确地执行订单。

在中国,忠诚度最高的客户每月会光顾星巴克门店四到五次甚至六次,但尽管如此,星巴克认为提高客户光顾频率方面还有很大空间。顾客的每一次来店的消费都会通过会员卡被记录下来。“我们的星享卡以及其他的会员活动让我们获知了我们顾客对于产品的偏好,星巴克的研发部门也可以通过会员卡收集的信息来回顾新研发的产品是否受到市场欢迎。”杰夫·米勒说。

通过科技技术,星巴克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当地目标消费者的口味以及对于品牌的反馈,这对于星巴克中国的扩张来说尤为重要。舒尔茨在最近一次的会议上说,美国公司纷纷来中国淘金,但事实上,其中很多公司不会取得长久的成功。他说,关键是要确保公司业务具有本土相关性,只有这样星巴克才不会像其他美国潮流一样在中国转瞬即逝。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