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对策:企业应对宏观调控九大策略实战解析

   2023-06-15 互联网2960


  有学者指出,发改委认为钢铁、水泥、电解铝以及煤电油运等行业属于投资过热,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行业利润增长数据,投资过热的行业恰恰是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其中,2004年1-4月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98倍;而且,这些行业不是国有企业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就是在中国是严重资源短缺形态的。这显然是不符合市场化原则的。因此,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和赵晓(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都建议,宏观调控应该将抑制短期投资高企和打开行业准入结合起来;另外,应该避免重热不重冷,使得服务业和农业持续处于“冷”的状态。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马凯9月底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去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今年7月国务院以《决定》形式颁布实施。目前,我们正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国务院的《决定》精神,抓紧修订完善配套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改革,进一步消除投资膨胀的体制根源。”而且,为进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近,我们和国务院研究室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宪法和十六大的要求,正在抓紧起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针对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马凯的表态多少让我们看出了宏观调控的一些趋势。但这种趋势仍然不够清晰。钟伟等人认为,鉴于调控的主线就是“管住土地、管紧信贷”,因此研究综合调控平稳退出的关键,就在于启动市场化的土地制度改革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事权财权关系也非常重要,可能途径有“财政联邦主义”等。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韩秀云认为,马凯所说的《决定》的实质就是理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力图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不必要的干预。但是,干预的主动权还在政府。马凯说:“从理论上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实践上看,经济运行中逐步凸显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表明,(本轮)已到了非加强宏观调控不可的时候。”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