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0年2月颁布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着重推荐了在缺乏市场价格的条件下应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并且补充和更正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第67段关于“未来现金流量(或贴现值)”中不够充分、不够确切的部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曾称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PresentValue)或折现值(discountvalue)是计量属性之一,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则认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是一种资产或负债的摊销方法,因为按照前者的举例,现值是在资产或负债已经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确认并计量之后,用于摊销这些成本和价值。
第5号概念公告第67段,不论在开始的描述和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同其他四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并列,都曾肯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计量属性之一。显然,第7号概念公告对这一点起了更正作用。
究竟是FASB在第5号概念公告第67段的提法有错,而第7号概念公告加以更正,或者第5号概念公告的提法没有错,只是由第7号概念公告来取代它,我们不去纠缠这一点。现在,我们必须承认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第6号概念公告之后,沉默了15年,专门为计量属性——公允价值(通过现值估计)发表一份概念公告,其意义不同寻常。
主要是因为在1990年12月至1999年12月的10年中,FASB发表32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其中15份涉及到现值技术(presentvaluetechniques)的确认与计量问题,11份涉及到现值技术的应用。FASB开始觉察到在第5号概念公告中所描述的计量属性对于决定在会计计量中“何时”和“如何”去应用现值尚不够明确。
特别是1998年6月出台了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会计》,其中第3段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而且是衍生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