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通过研究发现,具有较高创造力的人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独立性高、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知识面广,以及丰富的幽默感。而对于领导者来说,幽默感是亲和力的直接表现,也是与下属沟通的金钥匙。幽默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心理特质,而有幽默感的领导往往也会受到更多的追捧。古今中外,大自民族领袖,小至企业总裁,如果能适时地展露一点儿自己的幽默天赋,必然会受到下属更多的爱戴!
不少领导者都很迷惑——什么才叫做有幽默感?这个标准实在很难把握,因为每个人对事情的感受程度不同,有人碰到某些状况会认为好笑,因为他有过相同的经验,但另一些人可能就会觉得无聊。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很苦闷的,而“幽默感”则是人对于悲惨命运惟一的反击。我们每天只要一出门就会看到一大堆令我们不舒服的事,何不利用幽默感来放松自己?有一句话说:“幽默感就像男人的前列腺一样重要。”因为,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
听说国外有一种“幽默感训练”。这个主意不错,但是一个人的幽默感不一定完全可以训练出来,顶多只是观念的启发,恐怕无法传授技巧。因为幽默“感”本来强调的就是一种“感觉”,这是很个人、主观的东西,必须靠自己去修行。不过,如果你自认为没有什么幽默感,也不必沮丧,只需记住一个原则:历史上所有的最荒廖的事,只有人类做得出来。你只要经常到人多的地方,保证随时都可以看到笑料。一旦你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出来吧。
幽默与天生的性格有关,但也可以培养。有一句话:“能每天对着镜子微笑的人,就会有幽默感。”幽默感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累积,多看有趣的书,听有趣的事,接近有趣的人。
你可以常常利用散步和搭乘公车的时候观察他人的表情,有着急的,有忧愁的,有无奈的,有若有所思的,也有面无表情的。同时你也可以猜猜他们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自己忍不住就会笑起来!
幽默必须言之有物,不能光耍嘴皮子,那叫做刻薄。刻薄的人总是拿着剑去刺伤别人,却不检讨自己。这种人十分惹人厌恶,应该送到地狱去拔舌。幽默的人,给别人的感觉是温暖、仁慈、敦厚,说出来的话能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反省、回味无究。即使是讲笑话,除了令人发笑之外,也要讲究深度,如果只是为了开玩笑而已,那会令人倒尽胃口。
据我了解,不少中国人对于“幽默领导”多少有点抵触。在传统的中国人看来,幽默总是和下流的黄色段子、东方朔式的滑稽相提并论的,于是民间就有了“包公笑,黄河清;嬉皮笑脸不正经”的说法,中国人对领导幽默的误解还在于长期以来的封建等级意识以及官本位思想,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从领导者看,等级观念的存在使得他们不愿和普通老百姓亲近,他们远离大众既是为了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让老百姓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也是为了保持距离感,以示自己的领导权威不容侵犯。第二,从群众角度看,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已经使老百姓对官员、对领导的形象固定化、模式化,他们从心里对领导存在敬畏感,他们所见所听到的领导都是一脸严肃、不苟言笑,如果领导幽默起来,他们反倒觉得领导嬉皮笑脸,不够严肃,继而觉得领导的能力和水平不行,甚至会觉得领导只是在作秀。请看下面的案例,或许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有所启发——
几位公司高层经理在公司招待所聚餐,以庆祝业绩上扬。由于都是一级经理,公司特别加派一位新进职员随桌帮忙。上完菜后,那位年轻职员为经理们逐一斟酒。谁知道——因为过度紧张,他一个不小心,把一瓶酒全倒在一个秃头的经理头上。而这位经理正是公司的总经理。
这时,在场的人全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而那位闯祸的职员更是满脸铁青,全身发抖。在这尴尬的时刻,只见那位总经理用餐巾擦了擦头,然后笑着对年轻职员说:“老弟啊,你以为用这种方法就能治好我的秃头吗?”故事中的经理很懂得幽默,在下属突然面临尴尬的时候,及时幽默了一把,帮助下属化解了尴尬。在职场中要懂得幽默,也要开得起玩笑,但如果没有绝对把握,还是别乱开玩笑。
懂得幽默是可以增进两个人的感情的。学会幽默,更要学会开得起玩笑。拿捏幽默要有分寸,不然很有可能幽默说不好,还把下属给得罪了,那就实在不可取了。幽默不要拘泥于自我意识之中,也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幽默,经理应该发掘自身的幽默话题,并将幽默的谈吐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升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
一天,赵经理为活跃团队文化生活,组织员工联欢。他请大家唱歌,但大家相互推托均表示“唱得不好”,出现冷场。赵经理大为不满,强调指出:“今天唱歌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谁都不许唱得好听,必须怎么难听怎么唱,越难听越好!”然后,赵经理指名新职员汪峰首唱,汪峰不得不唱。汪峰唱完后,赵经理带头鼓掌喝彩:“好!唱得非常好,完全符合我的要求!”赵经理几句幽默的话,让联欢进行得很是愉快,也让下属喜欢上了赵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