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容才之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伟人,多数都能容人之过。战国时秦穆公用败军之将百里奚,楚庄王赦盗马之臣绝缨,都属容人之过的典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要求领导者能正确对待一个人的缺点和不足,不能求全责备。对人才的缺点和不足,要分清主次,弄清原因,看主流、看本质、看大节、看潜力,决不因小疵而废大才。对那些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的开拓型优秀干部,虽然有一些缺点,甚至在工作中偶尔犯过一些错误,但只要主要方面是好的,就要给予公正评价,关心支持,大胆启用,并热情帮助其改正缺点和错误。
三、善于用才的艺术
我国古人曾经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治政。孙中山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毛泽东也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古今中外无数事实都充分说明了用人对于领导事业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1、知人善用。俗语说得好:“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说明一个道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独到的优点,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缺点。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人的长处和短处,优点与缺点,不仅是共生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就是同一个问题的两方面。
例如:具有办事果断、泼辣等优点的人,同时也具有武断的缺点;具有虚心、谨慎等优点的人,往往同时也具有优柔寡断的缺点;具有事业心强、好胜心强等优点的人,也具有好出风头的缺点。可见,人无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关键是领导如何用其所长。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后的一次庆功宴会上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是刘邦对自己夺取天下成功经验的总结,归根到底,这个经验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知人善用。其实,刘邦不仅重用三杰,而且还注意把各方面人士,不论出身贵贱,都集中在他的周围。如萧何是县吏,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樊哙是狗屠,韩信是混子,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贩。这些人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但他都取长补短,量才录用,各尽其长。所以他谋臣如林,猛将如云,终于成就了统一大业。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知人善用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2、用人不疑。古人云:“疑则勿任,任则勿疑。”用人不疑,这是每个领导者使用人才必须注意的原则。唐太宗说:“但有君疑于臣,则不能上达,欲求尽忠虑,何以得哉?”把这句话推而广之,用人者疑于被用者,对他办事不放心,不放手,就不能充分发挥被用的人才的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在知人的基础上做到疑人则不用,用人则不疑,就能成就大事,否则定会畏手畏脚、上下离心,无功而返。
3、必须懂行。作为领导者,要真正做到慧眼识英雄,知人而善任,就必须是内行。孙武说:“不知三军之权,不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候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把这种观点推而广之,就是不熟悉各行各业的特点和规律,就不可能合理地使用各种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如果主观武断,乱加指挥,就会给事业带来危害。
特别是我们部门,作为一个技术型的执法单位,税收政策日新月异,征管环境日复杂,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领导者必须了解基层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必须对所涉及的业务内容熟悉甚至精通,这样才可能去发现人才、领导人才,才不致于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纸上谈兵瞎指挥的事情发生。
胡一夫老师讲的内容还有许多,每次翻阅课堂笔记时,我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启发。通过对照千变万化的工作实际,我会更加体会到领导艺术和科学的重要性。很感激市局能够组织这样一次学习活动,让我们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中能够充充电,开阔阅历、增长见识,从而使我们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税收事业。
在组织中,人面各异,能力也有所长也有所短。此时,为了能够培养更加全面人才,提高组织绩效,就需要提供平台。那么,所短必需要有所长来弥补。假如A在沟通方面比较欠缺,担任副总经理,而总经理在这方面比较擅长,那么,团队就没有明显的短板,也可以很好的传达团队整体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