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军队的宗旨真正被广大官兵接受之后,决策更容易做出,而且一旦做出了决策,全军上下都高度认同,自觉执行,哪怕这个决策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或者想不通的,也会坚决执行。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国共合作以后,党中央决定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在今天看来,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决策,但在当时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试想,红军和白军相互厮杀了十年,结下了血海深仇,忽然宣布改编了,在昔日敌人的指挥下战斗,要让红军官兵在思想上转过这个弯子来,确实是太难了。很多战士都想不通:“我们打了十年白狗子,怎么自己也成白狗子了?”
刘伯承在做思想动员时说:“这顶军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许多战士在换掉红五星帽徽时,一边换一边流泪,但最后还是坚决执行中央的这一决定。可以说,人民军队的宗旨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遇到的问题常常相当复杂。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企业宗旨,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政策“打架”也就难以避免。企业宗旨虽有不同表述,但说来说去,无非是为各利益主体服务。一般企业都突出四个利益主体,即顾客、员工、股东和所在社区,有的还强调要兼顾供应商、合作者等。
三、激励士兵,建立信仰
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是管理人责无旁贷的职责。能够激发人奉献牺牲的因素很多,毛泽东选择的是精神信仰,就是将自己有限的生命与某种具有绝对价值的、超越性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如果没有超越个体生命的东西作为精神支撑,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很难做到“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因为,真实的战争往往是异常残酷的,远不像影视作品所表现的那么浪漫。军人每一次走上战场,都有再也回不来的可能。在生死考验面前,金钱的激励作用都会减效直至失效。试想,性命都难保,要钱还有什么用?要让军人甘愿出生入死、奉献牺牲,就要为其找到一个充分的价值理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我军官兵指出的一种价值追求。在这方面,毛泽东有许多精辟的阐述。1928年11月,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这是红军作战勇敢,战斗力强的根本原因。
四、严格执行纪律
纪律是解放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正如毛泽东所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1928年1月,工农红军占领江西遂川,有的士兵借用老百姓门板睡觉后不主动归还。为此,毛泽东又提出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1929年夏天,根据当地群众的习俗和俘虏兵增多的情况,毛泽东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注意。这就是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
笔者指出。在联想集团,最初员工大都没有时间观念,开会经常迟到早退。为此,柳传志规定:凡是开会迟到的人,自己先罚站一分钟。第一个犯规的是柳传志的老朋友、公司副总经理。怎么办?柳传志还是硬着头皮执行了纪律,自己也吓出了一身汗。这一做法数十年如一日。
现在联想开会时,还会看到有一两个人“挂”在那儿。联想的管理团队因为这种纪律的坚持而获益巨大。15年后,2004年底,当联想宣布收购国际著名IT企业IBM的全球PC业务时,尽管有人怀疑这种“蛇吞象”能否消化,但没有人质疑联想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纪律和秩序的建立有一个过程,应根据组织发展水平提出相应要求,既不能脱离实际,照搬所谓成熟的管理模式,一上来就搞正规化,也要防止因循守旧,将游击习气当宝贝,否定正规化管理。也就是说,达到了什么水平,定什么样的纪律、制度,然后再发展、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