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智慧:《史记》教你立威信

   2024-03-11 互联网760

这时,孙武威严地宣布:“军令和操练要求没有讲清楚,是为将的过错。既然已经讲清楚,那就是兵士的过错了。”于是,他下令斩杀担任队长的两个吴王宠姬。

坐在高台上观看演练的吴王阖闾闻言大惊,赶忙派人传旨:“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只是这两个美女,是我的爱姬,没有她们我睡不安,吃不香,能不能不杀她们?”孙武断然回答:“现在我是主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是,两个宠姬被斩首示众。

于是重新任命队长,再鼓操练,令行禁止,无敢不从者……

注意点:

赏罚之要:赏要服人,罚要甘心。孙子杀“队长”,令出在先,且几度三令五申之,因此吴王两爱姬之死,实是其自己找死。

权威:无权怎么会有威呢?曾有某公司老总对海民说“本公司只有董事长,即我本人才可以在开会时抽烟”。海民告诉他,这是不太合适的,您只知其利,而不知其害……真正有威的人,权力只是摆设,一般都是放在一边,很少使用的。

微言:微言,有助于立信。

试问,有谁见过足有威信的君主、领导者,当着众人夸夸其谈,长篇大论的?有谁见过足有威信的领导者,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自己所说的过话,唯恐他人没听见或没听清?

《老子》17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故圣人之治也,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本章中老子提到了“信”,他说如果上级信用不足,那么下属就一定有不相信的。既然如此,不如少说,因为不相信,多说也无益,如果我的信用足够,我轻轻之声也有如炸雷之响,既如此,又何须多言?

二、何以立信?

立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践诺。试看商鞅立木建信。

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强。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商鞅执政初始,为了表明法令的威信,曾立木建信。

《史记-商君列传》有言: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

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终于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于是开始颁布变法的相关法令。

所谓践诺,就是说到要做到,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对于总裁更是如此,如果我说很多企业的规矩都是总裁同意后确定的,估计不会有多少人反对。但如果我说很多企业的规矩都是总裁率先自己破坏的,估计很多管理者是同意的,而很多总裁是不同意的。事实呢,往往如此。

注意点:

诚信:诚者,不欺也。不欺是指不自欺,更不要欺人。什么叫欺人呢?比如假话单纯的漂亮话等。马云曾言‘对于下属,不能说的可以不讲,但绝不能说谎!’正是此意。

内欺于己,外必欺人,而后欺地,欺天。儒家所言君子须“慎独”者,如是也。

海民认为“人不能诚,而能得真信者,未之有也”。

笃行:笃行,有助于立威。老子说过“强行者有志”,而俗语有言“有志者,事竟成”。人生百年,能做成一件事情,即为不易。可惜的是,很多人都“贪”,而且躁急,于行动中经常浅尝辄止,习惯于放弃。这样的人是很难有什么威信的。

……

无信则必损威,无威则信必不足。威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各级团队欲有所作为之领袖,不可不祥察并力行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