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牧区生产周期及资金季节需求规律和金融取向

   2023-06-15 互联网3130


  (三)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牧区经济的发展

  牧区、牧业、牧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解决三牧问题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从金融系统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行手段支持二三产业资本进入第一产业。一是我国农牧业的根本问题是生产模式的问题,土地草场不能自由转让阻碍了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无法提高。银行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资本向农牧业流动,例如对大规模承包草场土地进行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二是目前牧区急需建立物流中介机构,将分散无序的牧区收购市场实行有序的连接,鼓励建立起新型的订单牧业、公司+牧户产业、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作为优先支持的信贷主体支持其扩大规模、提高档次,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四)结合牧区生产周期和资金需求规律合理确定贷款投放期

  1、人总行在总量控制下,由大区行进行调剂,大区行应根据所辖中心支行牧业占比,多调剂和核定一部分跨年度使用再贷款规模,中心支行要根据所辖地区的实际,对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牧业生产规律合理确定可跨年度使用规模,一般纯牧区按60%,半农半牧区按40%掌握为易,县域人民银行必须根据本地区牧业生产周期规律和资金需求季节规律合理按季节投放,并严格掌握季节需求量。信用社要逐步改变年初集中放贷年末集中收贷的做法,结合牧区生产周期和牧业资金需求规律按季节合理投放资金。且不可只考虑自身经营收益,而不顾今后的牧区市场培育。但信用社对同意跨年使用的“三牧”贷款可按年收息,以便解决当年收益问题。信用社可根据牧区实际情况,将人民银行可周转使用的再贷款和自有资金发放的小额信用和小额联保贷款,要与各级政府、乡镇、苏木密切配合,严格掌握各牧户的真实经营现状,对确实当年借款当年还贷有困难的牧户和必须通过出卖基础母畜还贷的牧户,可适当考虑采取展期等方式延长贷款期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