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牧区生产周期及资金季节需求规律和金融取向

   2023-06-15 互联网3130


  (五)信用社资金规模小,很难满足牧业生产资金需求

  从我们几年总结的经验表明:一是牧区牧业资金需求在同等条件下要大于农区。农区一般中等的农户在春耕、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秋收等环节一般资金需求量在(2000-10000)元就完全可以满足一个生产周期,但纯牧区不同,牧区一般中等牧户在接羔保育、牲畜防疫、打储草、购买饲草料等环节一般资金需求量在2到3万元才能满足一个生产周期。二是我旗金融部门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中,信用社发挥了一些作用,而我旗信用社基础薄弱,底子薄,历史包袱沉重,与商业银行相比竞争能力弱,有限的资金无法对生态环境建设给予更多的支持。调查显示,鄂温克旗现有储蓄存款9、5亿,信用社只占0、45亿,占比为4、7%,且2003年储蓄存款只增370万。在这种占比和增速的情况下,信用社根本没有能力对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投入,每年发放小额联保贷款如同杯水车薪。

  (六)牧业无保险机构介入和支持,加大了畜牧业风险

  牧业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方式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尤其是养高产奶牛风险大。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190元,购买一头高产奶牛的价格在15000元左右,奶牛一旦死亡,农牧民用3年的纯收入才能偿还一头奶牛欠下的债务,风险远远超出农牧户的承受能力。2002年前,自治旗曾为牧区开展过牲畜意外死亡险和饲草意外火灾险,但因牲畜死亡鉴别和冬季出现场难度大,索陪出险概率高,2003年将饲草意外火灾险和牲畜死亡险取消。因此,目前牧区急需保险业的支持来分散风险。

  (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不及时,影响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从鄂温克旗近两年的几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运作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这势必延误工程进度,而且由于施工单位需要垫付大量的建设资金,施工的积极性和材料的选购质量也必然受到影响,从而使建设项目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