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地位尴尬 中国CFO转型需利益推动

   2023-04-12 互联网4570
核心提示:CFO(首席财务官)是一个舶来的概念,但在中国,由于职责内涵的不统一,CFO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角色,甚至连称呼都难以统一起来,多数

CFO(首席财务官)是一个舶来的概念,但在中国,由于职责内涵的不统一,CFO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角色,甚至连称呼都难以统一起来,多数国有企业称为总会计师,也有的称财务总裁。在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大多称为财务总监。但无论如何称呼,其地位远远低于国外同行。

  如果按西方国家的标准,中国目前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FO。在西方发达国家,CFO是与CEO同等重要的关键角色,其拥有的权力足以影响公司的发展方向。CFO可以代表出资者实施外部资本的管理控制,并向董事会和股东负责,其工作空间不受CEO节制。在世通和安然丑闻后,美国进一步强化了CFO的地位。在布什总统签署发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Sarbanes-OxleyAct)法案中,把CFO与CEO拥有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这一点以法律的形式明确。

  中国CFO的尴尬

  在一次总会计师行业会议上,国内资深会计人士陈箭深把中国总会计师的地位归结为四点:一是“没有位”,由于国务院在1990年曾颁布《总会计师条例》,要求国有企业设置总会计师这一职位,很多企业没有照做;二是“不到位”,即很多企业虽然设置这一职位,但地位低微,进入不了决策层;三是“放错位”,在很多企业只把总会计师置于经理执行层;四是“排末位”,许多企业把总会计师放在总经理之后,只对总经理负责,因而只能是唯总经理是从,没有发言权。这种概括基本总结了中国总会计师地位的尴尬。在大多数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在很多人眼里还是“账房先生”,只需要埋头苦干领导分给的任务,至于工作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则是根本不用考虑,因为全部由“一把手”说了算,这造就了中国总会计师唯唯诺诺、没有创新意识和素质低下的现状。

  全球“四大”之一的德勤曾对CFO应当拥有的素质进行研究,它把CFO定位为管家和战略家,是公司财务投资工作的计划人、执行人和治理人。并且认为一个合格的CFO应该拥有7种素质:CFO不仅应具有战略眼光,而且是高明的领航员和敏锐的分析家;他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温和的指导者,他还应是实施经理和监督官;CFO不仅要擅长风险管理,他还应该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并作为评价其业绩的重要标准;他应该善于资本运作,并且对会计、税务和管理咨询极为擅长;要做到这一切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他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向董事会负责,并取得董事会的支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