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神话---分析沿海中小企业的五根“软肋”

   2023-11-15 互联网1730
核心提示:经过传奇般的创业发家和近10年的快速增长,沿海私营经济出现了分化。少数企业历经大浪淘沙后逐步成长为傲视一方的行业巨擘,但多

经过传奇般的创业发家和近10年的快速增长,沿海私营经济出现了分化。少数企业历经大浪淘沙后逐步成长为傲视一方的行业巨擘,但多数中小企业未能浴火重生而停滞不前。本人曾为多家中游企业做过咨询,深切感到这些企业已经到了“生存,还是毁灭”的关口,如果不痛下决心,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这些企业很可能猝死在路上。

  这些企业多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创业。那时的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沿海地区的企业家以其特有的商业嗅觉、无畏的斗志、吃苦耐劳的精神,缔造了一幕幕创业神话。然而,10余年过去了,这些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所必需的科学管理体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战略规划,主要依靠于老板的感觉

  很多企业管理层甚至老板本人都说不清企业的发展方向,更不用说什么5年、10年规划了。一个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皮鞋公司的董事长曾十分兴奋地向我描述了眼下业务的红火,但当我问及其长久规划时,回答竟然是“生意好就加两条(生产)线,生意不行就考虑转行。”

  缺乏系统的营销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的职能定位与分工

  很多公司总部只有十几人的管理团队,而且是以财务人员为主,其余人员也没有明确的定位。公司的业务管理主要是发货与收款,广告投放基本上包括在给予分公司的扣点中,总部没有统一的计划和活动。由于沿海中小企业多采取分公司承包制,各地业务取决于分公司经理的个人能力,所以地域业绩差距相当的大。

  缺乏人力资源概念,盲目相信家族性和地域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沿海中小企的分公司经理一级人员只使用本地人,并要求提供房产证抵押和个人担保。这些分公司经理的素质普遍不高,基本上都没上过大学,有的工作近10年还写不出一份工作计划。公司的总部多数没有人力资源部门,分公司业务人员也不在总部备案,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培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