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为什么迷恋价格战?

   2023-06-15 互联网3080
核心提示:在任何一个领域,我们几乎都可以用“价格战”来描述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有人说“降价”是对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善意,还有的报纸公

在任何一个领域,我们几乎都可以用“价格战”来描述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有人说“降价”是对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善意,还有的报纸公开对厂商们呼吁:欢迎价格战。

  那么,价格战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战果”呢?陷入价格战中的企业该如何脱身呢?

  “恶果”被当成了善意

  在中央电视台的某栏目中,有位专家在谈格兰仕“价格战”时说:“降价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善意”。这句话很快流传开来,受到了普遍的欢呼。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判断。先不说它会使那些走高价路线的厂家有“恶意”之嫌,就消费者本身而言,这种判断不仅不是对消费者的善意,反而真正是对消费者的恶意。

  电子表行业就是个例证。我们可以看到电子表基本上没价了,三五块钱就可以买一块,但消费者又获得了什么?而当卡西欧的G系列运动电子表又将价格抬到100多美金,反而风行全球的时候,难道这是“恶意”?古言道:“谷贱伤农”,如果生产粮食的农民在价格战中没钱赚,那下一年必然是没钱对种田作投入,结果会导致新一轮的涨价。这种循环只会导致农业在低水平徘徊。对想吃好粮食的消费者来说,其实是恶果。

  要想吃到好的粮食,我们尚且知道要保护农民,做到供需平衡,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何况对我们要求更高的那些产品呢?我们应当懂得,价格是竞争最基本的一种方式,但它上升到“战争”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根本的区别在于,战争思维与市场竞争思维是两种有着本质不同的思维。在战争思维下,两军对垒,强调的是地理上的渗透和占领,绝对地消灭对方。“宜将勇追穷变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战争的金律。但市场竞争思维中更多的是强调“消费者满足”,与是不是要绝对消灭竞争对手没有必然的联系。战场上,对手之间互不往来,而市场竞争中,对手之间在某些方面是针锋相对,而在另一方面互通有无,是完全正常的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