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量化逐渐成为管理信条后,生机勃勃的生意就变为干瘪的财务数字。
----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的研究主要涉及一般管理和组织学,着重研究管理工作的本质、组织的形式和战略形成过程。他著有10本著作,包括《管理工作的实质》(1973)、《战略远征》(1998)和最近出版的《我为什么讨厌坐飞机》。
----管理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它报酬丰厚、影响巨大而又无比缺乏常识。至少,就像太多的实践一样,很多关于管理的说法其实是缺乏常识。问题的根源在于,当管理被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服务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就会脱节。
----1995年,我应邀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言。为此我拜访了论坛管理总裁玛丽亚·卡托伊,和她讨论我的发言主题。我本来想做个关于政府的演讲,希望她能给我一小时时间。她回答说:“我更希望你做些关于管理的演讲。此外,很多首席执行官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大约15分钟。”
----回到家后,我在纸上列出了10点“关于管理的冥想”,并将其传真给了玛丽亚·卡托伊。幸运地是,她对我的另类作风比较宽容,甚至是热情。所以我就在达沃斯做了这个演讲,用了10分钟,即每分钟阐述一个管理的冥想。
----我常常会批评很多人,目的是希望大家能从对管理实践的自满中警醒出来。我相信,这种自满情绪正在削弱我们的组织,并进而削弱我们的社会。现在,让我们看看这种管理实践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1.组织没有高层与低层。组织的真正现状是拥有外部的、内部的人以及所谓的中层管理者,外部的人联系着世界,内部的人与世界隔绝,中层管理者则绝望地试图将内部与外部的人彼此联系起来。
----越早抛弃掉所谓的高级管理层(没有人敢说低级管理层)的概念,我们的状况会越好。这个概念歪曲了事实。毕竟,组织在地理上分布不同,即使首席执行官坐在纽约100层高楼的办公室里,他所在的海拔位置也比丹佛地区第一层楼的低级职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