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第一选择来做,张胜很清楚,公司的目标是4K/月,三家中任何一家的资金可能都扛不住,谁的资源都不够;第三种选择维持现状显然不行;至于最后一种选择,如果让三家退出,公司在四川市场的投入将可能前功尽弃,公司要重新招商铺设四川市场,于当区竞争环境显然太不现实。如今之计,按现行的市场网络,重新理清渠道间的利益关系,乃是最为实际的选择。
其实,在最初开拓四川市场时,张胜曾考虑过区域独家代理制,选择一家实力强大、网络足以覆盖A品牌主办主力目标市场的代理商,与厂家协同运作,但最终未能如愿。因为厂家在选择区域独家代理时,其前提考虑是代理商必须具有强大实力,而具有强大实力的代理商在选择代理产品时,对厂家实力、信誉、特别是A品牌主板的区域竞争力,要求都非常挑剔,A品牌显然不具备竞争优势,从A品牌主板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尽管四川市场容量很大,但A品牌却长期在2.3K/月的销量上徘徊,这种销量还是在C、D、E三家代理商价格放水的情况下产生的,虽然这其中有由于价格体系混乱而引致的经销上投入积极性不高这个因素,但并不排除A品牌主板的竞品具有相对的产品优势,至少B主板就可以不依赖降价而在市场上立足。因而选择多家代理制,虽然由于利益分配主体的增多极易引发潜在的渠道冲突,但也是无可奈何。事实上,单一区域多家代理商并存的格局在现行市场中并不鲜见,如MOTOROLA、NOKIA等,只要渠道价格体系设置得完善合理,这种相对复杂的模式同样非常成功。
张胜冷静的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形式。目前浮在渠道表面上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代理商之间彼此不信任,都想着由自己来统一市场,利益独享;二是次级经销商在三者间的挑拨;三是三家代理商的业务员在暗地里私自降价。不难发现,三种原因均不是现在渠道冲突的根源,如果只是表面化的以应急形式来通过开展厂商联谊会、经销商月度沙龙等活动和促使代理商在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上加强对业务员管理和规范,其结果必定是“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浮起了瓢”。细细思索会发现,A品牌主板在渠道冲突中的根源是价格体系设置不完善以及渠道维护失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