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支持战略变革的企业文化

   2023-09-13 互联网2220


  在2000年时成为拥有1250亿美元的公司(沃尔玛公司,1990年)

  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索尼,50年代初)

  成为迄今世界上最强大,最具服务意识,最广泛的金融机构(花旗银行,花旗公司的前身1915年)

  企业哲学的第三层是“企业如何生存”,即“怎样,how”,即经营理念(motto)的问题,这一层次涉及的内容最为广泛,它根据企业的行业、地域、关注点的不同而不同,大致上可包括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对产品、对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三.创建与战略变革相适应的组织文化

  1.构筑共同愿景

  战略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发挥组织成员能量从而取得成功,这需要从试图说服那些参与人员接纳新的战略开始,也取决于组织成员能在公司的前景问题上达成一致,最好的方式就是共同规划公司愿景。

  公司愿景是告诉组织成员,“我们将成为什么”的前景,它不同于战略目标,明确告诉成员什么时间能达成什么具体目标。一个有效的愿景,应该是对组织成员的一种宏伟的承诺,使人们想念实现目标后的收益,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够让人们激情澎湃,鼓励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人们觉得有点不切合实际但又愿意为达成目标而奋斗,让人觉得可笑却又折服的目标。50年代初,当索尼还是一家很小的企业时,它宣称的目标是“成为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50年代市场占有率仅有9%,排名第6的菲利普、默瑞公司确立的目标是打败RJR烟草公司,成为世界排名第一。一个令人振奋不已的愿景很容易在股东、员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之间进行沟通,达成共鸣。如果没有规划共同愿景,战略变革很容易在一大堆项目的混乱选择中消失,各部门间的变革项目因为没有人知道变革将会带领企业走向何方而毫无意义。员工会对变革产生抵触,困惑或觉得与自己毫不相干。如果员工不想念变革是会成功的,他们置身事外,那么当变革需要牺牲一部分人利益时,组织者将会发现他们正被孤立于这场变革之外,最终的战略变革流于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没有人愿意相信变革会带来利益。从观点上对员工进行危机意识的阐明,让员工明白如果不及时进行战略变革,企业的生命将受到危胁,从心态上迫使员工接纳战略变革的重要性。同时在这阶段中也要按愿景规划中所提到的,给员工一个足以让他们兴奋不已的蓝图。所以战略变革时要和员工共同创立新的愿景,让他们提供帮助,甚至于牺牲短期利益,用愿景激发员工变革的欲望,这是战略变革必不可少的一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