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投资成本

   2023-04-12 互联网4320


  中国惠普人力资源总监张国维说,企业文化同时意味着成本:早上按时打卡,就不能睡懒觉;办公室里只能谈公事,就不能煲电话粥;乘电梯必须排队,赶时间就不是借口……这些企业制度对于员工只是一种潜在的约束。军队虽然天天搞队列训练,但打仗的时候绝对不能只正步前进,这是一种“成本化”的训练,重要的是锻炼士兵的素养。这些成本是能够体现“效益”的:养成纪律的士兵作战时服从统一指挥,有利于减少伤亡,赢得胜利。企业文化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如果把海尔张瑞敏砸掉冰箱、三星李健熙砸掉微波炉之举视为对企业文化的投资的话,他们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却赢来了更大的收益。建设企业文化是成本还是投资,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强制推行和个人影响力。坚持“制度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的远大集团总裁张跃说,去年远大的制度执行是60万人次,虽然外界也有不少人质疑他这种制度唯上的做法,事实却证明很有效。远大实行军事化管理,员工只有周末才能离厂,每天要刷两次牙、每次不少于3分钟等也都一一写入制度。上海一位研究地域文化的学者认为,湖南的地域特点是人性散漫,难出大型制造企业,但是湖南已经出了好几家(三一重工、长沙远大等),他认为当强权(企业文化)被使用时,效益就可以产生。

  不过并不见得付出成本——比如时间成本(加班)就一定产生效果。全球闻名的万豪酒店多年来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工作时间越长越好,哪怕是做表面功夫。以往万豪理想的模范职工是整天待在酒店,就是该回家的时候也不回去。结果却相反,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酒店很难雇到优秀人才,而且现有的人才也在流失。2000年,万豪选择三家酒店试验一套叫“灵活管理”的计划,目的是帮助经理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建立平衡。当时改革的领军人物比尔·芒克(BillMunck)带头,完成工作后提前回家,并让周围的人跟着他这样做。3个月后,提前下班的人不再被上班的同事盯着走出大门了,可以毫无愧疚地去看儿子的棒球比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