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首推税制改革、预算制度和财政体制

   2023-06-15 互联网3180


  我们相信,通过加快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实现政府收支的全口径反映,并以“金财工程”作为技术支撑,就能够使每一项预算支出得到实时反映,将大大增加预算的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利于强化社会公众对预算的监督。

  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

  政府间财政关系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国际经验表明,政府间财政关系是否得当,将体现宏观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及效果的优劣,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和国家凝聚力的强弱。

  结合中国的国情,在既定政府管理体制框架内,我们实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中央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平衡地区间财力差异的改革。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逐步规范,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体制框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实行的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央因改革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均衡拨款,又进一步完善了政府间财政关系。

  需要指出,财政体制改革不仅是一个财政问题,更与政府管理体制密切相关。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财政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都是协同发展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区域发展差距客观上在不断变化,因此,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几年来,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做了很多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如缩小财政管理层级,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模式、乡财县管等改革。

  下一步,财政部将着力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的支持力度。二是扩大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试点范围,省级财政在体制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财政结算、资金调度等方面尽可能直接核算到县,减少财政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实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小的乡镇,试行由县财政统一管理乡镇财政收支的办法,对一般乡镇实行“乡财县管”方式,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采取“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四是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中西部地区财政保障能力;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以及影响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核定各地区标准化收入和标准化支出,合理确定对各地区的转移支付的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