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
想走出去,但没有人才去开“铺子”怎么办?没有实力收购外企怎么办?没有机会融入海外主流、不被信任怎么办?新大陆集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海尔在美国建厂、TCL收购德国著名家电品牌施耐德,还是格兰仕为全球微波炉厂商贴牌生产,在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今天,都已不算什么新闻了。但日前从福建新大陆集团传来消息:新大陆以1000万美元投资德国JQG公司(姚石英股份有限公司),获JQG公司12%的股权,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对发达国家的资本性投资,也是中国政府批准在欧洲的第一个资本投资项目,可谓开辟出企业国际化的又一“新大陆”。这对众多关注国际化路径而又规模实力依然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或许能有些许启发。为此本刊采访了新大陆集团董事长王晶。
〖国际化之困〗
记者:如今,中国企业处在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里,很多的企业都想国际化。人们常常理解国际化就是将产品卖到国外去,在国外开辟市场。而新大陆却为什么另辟新路,选择了参股投资的方式?
王晶:真正的国际化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到了国外,或者是拿到了国外的订单,也不仅仅是在国外设立了分公司或者加工厂。我记得段永基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家企业在美国开了公司,但公司董事会成员不仅都是中国人,而且完全是按中国人的思维、观念甚至习惯在做外国人的生意,这样做生意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现在很多人认为到国外开一家公司,找几个能够讲一些英语的人就国际化了,其实差得很远。我们认为要具备为国外客户提供完整服务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什么是“完整服务”的概念呢?就是我们能够了解国外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的价值观、文化背景,融入到他们的主流生活中去,能够以他们的思维、观念、习惯,为他们提供我们的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通俗一点说,就是“用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赚外国人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