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进一步对现存的中小企业进行考察后证明,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为凡是基于外部的如政策、资源、资金等优势只能是暂时的优势。须知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发生变化时,真正可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是再生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市场开发的能力。况且,国家的各项政策渐趋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而来自于各种行业的技术规范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完善起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生存下来才是真理,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活下来并繁荣昌盛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以上分析证实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且具普遍性。首先是经营者的构成仍处于较低水平,造成了企业的无个性,促成了激烈竞争的态势。目前中小企业经营者主要来自:一是20多年改革开放中由集体创建发展起来的企业的经营者,这部分经营者通常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原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营销人员或管理人员,这部分经营者的能力往往局限于经营管理的某个环节;三是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个体工商业者,这部分经营者数量最多,也是最缺乏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群体;四是近几年一批有抱负、有志向,具有较强拼搏精神的青年,但其所占比例极低,创业时间极短,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尚需积累。因此,目前的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仍未从家庭经济中脱出来,经营管理仍处于小生产阶段,疲于追随市场找客户,疏于确立本企业的个性、灵魂与理念。表现为:一、产品开发不够主动,亦步亦趋钻进市场成熟产品的围城得过且过,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不相适应;二、营销策略不够灵活,抱住拉关系找客户搞回扣的老皇历不放,与现代企业营销信息化网络化步伐不够合拍。
中小企业的无个性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产品重合度奇高,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据国家经贸委市场局等单位联合调查显示,2002年下半年,在全国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仅72种,供过于求的商品有528种之多,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未能主动、有效规避这一点。譬如江苏省苏州市现有企业四万余家,集中在轻纺、服装行业的生产企业就达5000余家,同时并存着数万家庭纺织、服装制造者,全市年产各类布品达上百亿米,服装数十亿件(套),其生产能力足可使全国人民年年换新衣。如此高的产品重合度,必然造成供过于求的市场窘境,成为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同质化是十分危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