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角逐中国市场的新杀手锏

   2023-12-16 互联网1530


  中国企业如何面对“专利”之忧

  面对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中国企业无法避免交学费的窘境。胡佐超指出,交学费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利用的问题,得到就必然付出,中国企业应该在付出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自己,增强自身的研发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是付得多得的少,慢慢地,要使自己得的多,付得少,实现良性循环。对于某些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来说,国内企业应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有的需要多家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参与。

  另外,胡佐超表示,中国企业不要怕外国的专利进来,既然进来了就可以用他。用得好,可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知识真正地学习和了解。比如,某些专利在法律有效期之外是可以运用的,有些专利不在中国申请,中国的企业也不受其约束。

  胡佐超指出,中国的企业的负责人有时候不太相信法律而且专业知识不够导致了在某些问题了吃亏。比如在DVD专利事件中,中国DVD碟机企业交了几十亿元的专利费。胡指出,事实上,中国企业不见得要付那么多。因为中国DVD企业大多是组装厂而不是生产厂。生产和组装在法律上是有本质区别。如果没有专利权,生产是仿制是直接违法行为而组装则不然,因为组装的零部件都是买来的,本身就包含了为专利付费。因此,中国的企业在一开始合同约定中就应该明确责任。而中国企业却不懂得这种规则以至吃亏。

  尽管跨国公司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步伐加快了,但胡佐超认为,中国企业也没必要紧张。应因地制宜,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盲目追求高技术。关键是正确态度和方法,只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能从简单的商品做到高技术。

  另外从政府层面上,政府的一些政策还需要完善。胡佐超表示,中国企业的研发总是落于人后与制度有关,国家应该在政策上进一步促进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一些培训对企业进行教育。专利保护协会则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解决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企业做一些自己做不了的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