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手段降低采购成本
抛开我国零部件企业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不谈,整车企业在制定采购价格上也只能算是“初级阶段”。虽然大多数整车厂都会定期与配套厂商谈判以降低零部件采购单价,但是具体能降多少点,还要看配套企业的竞争情况和采购人员的谈判能力。这种主观性较强的手段很难保证采购价格的合理下降。尤其是采购额较大时,少降一个百分点可能会给整车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按照经验曲线理论,一家工厂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越多,生产者就能更多地了解如何生产该产品,从生产中获得的经验也就越来越多;在以后的生产中,工厂可以有目的地减少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每当工厂的累积产量增大一倍时,其生产成本就可以降低一定的百分比。因此,整车企业可针对采购额较大的配件,建立特定的配件经验函数,以此推导未来一段时间该零部件的降价幅度。而有了清楚的降价预期,整车企业不仅在谈判时将更加游刃有余,在选择配套企业时也有了更明确的标准。
零部件采购是降低整车成本的关键,大额采购则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关键。当企业在某种零部件的采购额达到一定基数时,企业应当采用批量折扣方案——对不同的年采购额确定不同的折扣率,年采购额越大,折扣率越大。具体方案的制定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与主要配套供应商的谈判能力来确定。
不仅如此,整车企业还可以采取现金折扣方案降低采购成本。也就是说,整车企业按约定日起付款或提前付款可以获得一定的价格折扣。这种手段有助于加速配套企业的现金周转。折扣的大小一般根据付款期间的利息和风险成本等因素确定。当然,整车企业在设计现金折扣时,必须同时考虑公司的资金成本和有多少配套企业愿意为了提前获得付款而拿出折让。
解决了配套厂家和配套定价两个方面的问题,采购成本自然拥有较大的降价空间。但是,一味降低零部件采购价格并非企业生存之道,毕竟“价廉”的前面是“物美”。整车企业逐渐与主要的配套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是长久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