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零部件企业存在的两大问题,整车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对供应商进行优化。而在现阶段,整车企业应尽快解决同一零部件多家供应问题。
第一阶段:在保证所有零件正常供货的基础上,首先淘汰超过3家的部分配套企业。这一期间,需要整车企业对采购额相对较低的配套厂在同类配套厂内进行体系优化,提高配套管理效率。与年采购额较低的供应商议价谈判,如降价幅度令人满意,可以继续保留;如小供应商不愿降价或降价幅度太小,可根据所提供产品是否有特殊性、替换的技术可行性、加工工艺相似性和原材料相似性及转移成本等因素进行整合,由大供应商集约生产或委托采购;如部分小供应商价格低、质量优且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可由其整合部分其它小厂商。
第二阶段:寻找独家供货的替代者,逐步淘汰独家供货的配套厂家,进一步减少配套厂家的数量,增加每个配套厂家的采购量。
第三阶段:重点扶持和选择有实力、规模的配套厂家,为筛选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做准备。
第四阶段:初步建立合理的配套体系。
这样,整车企业将会与一定数量的零部件企业逐渐形成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有效支持整车企业在配套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图:不同供应商的关系及产品特征
表:独立供应商与伙伴供应商的管理模式
供应商管理独立供应商伙伴供应商
功能界面单功能界面(销售对购买)多功能界面(工程、制造、买卖等)
校准指标价格校准能力校准
提供帮助程度较少的帮助(在企业间的知识分享惯例中投资最少)大量的帮助(大量投资与企业间的知识分享惯例)
是否契约化供应上绩效很容易预先契约化非契约化(即创新、质量、责任等)的供应商绩效是重要的
协议执行特点契约保护足以执行协议自我执行协议对于最优绩效是必要的(如信息、股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