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四大忧虑

   2023-05-12 互联网3610
核心提示:“这个调查得出了一些实证性的结论,有些结论和平常的感觉不一样。有关结论已经向上报了,上面也比较重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

“这个调查得出了一些实证性的结论,有些结论和平常的感觉不一样。有关结论已经向上报了,上面也比较重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教授这样说。

  他所说的调查是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对浙江、广东、四川、吉林和湖北等五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竞争力状况进行的大范围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近日,课题组将有关成果汇集成《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No.1》(民营企业蓝皮书)。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除了竞争力与规模不成正比之外,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忧虑一:诚信度不太影响竞争力

  “问卷调查数据库提供的资料表明,在中国现阶段,民营企业的诚信度与其竞争力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在“蓝皮书”中,课题组对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及其质量状况与特点进行了总结。这是其中的一个结论。

  据了解,近年来民营企业的诚信问题已经从制假售假“升级”到随意编造经营业绩、制造良好的企业数据、上市圈钱、操纵基金、欺骗股民等手段。

  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曾在提交人大的议案中呼吁中国企业加强诚信观念,并建议通过相应的制度解决中国企业诚信问题。

  在“诚信成本”不高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成长带有很强的机会色彩,靠一项优惠的政策或者打政策的“擦边球”和玩政策方面的“猫捉老鼠”游戏就能产生一个民营企业,而且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原始积累”就是通过一些不诚信的手段完成的。

  譬如,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坦言曾经赖过账、走过私;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承认自己曾经“骗过人”,卖过没有用的软件;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也承认卖过高水分的玉米饲料,赚了500万昧心钱。

  刘迎秋不无忧虑地指出:“我们现在社会的存在形态、制度结构和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对不诚信的惩罚成本还比较低,不诚信的收益还比较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