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的几点思考

   2023-05-12 互联网3470


  第一个问题职业经理人的认证主体。根据职业经理人必须是由市场认可的基本特征,职业经理人应该是由资产所有者来进行认定。目前在我国有关职业经理人的资格认证有四十多项,这些形形色色认证中有的是用政府的名义、有的是用行业组织的名义,其中行业组织的认证居多,有的职业认证已经与高等教育进行了对接,即同一培训项目成绩合格后同时获得学历与职业资格两个证书。当前认证对象选择认证项目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谁来发证书”,这是社会普遍对职业资格认证缺乏认识的表现。即便是国家最高权利机构颁发的证书,如果证书持有者并不具备职业经理应该具备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市场所需能力,这种认证行为也不具任何的实际效力。政府或行业组织进行职业经理人的资格认证工作,是为社会或行业提供服务的必然。因为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对职业经理的职业素质进行研究与甄别的能力,所以会在职业经理人的聘用问题上会走弯路,会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会降低社会生产力。因此我们肯定政府或行业组织开展职业经理人的认证的社会意义,但要注意具体地方法。每个企业的战略不同、产品形态不同,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提炼出职业经理人共性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素质作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公布供广大企业参考。目前很多的认证项目粗制滥造,滥发证书,前段时间就出现了大批职业经理人拒绝接受认证的事件。这也就说明了,职业经理人对某些认证的不信任,市场对这些项目的不认可。因此职业经理人认证项目由谁出面组织不是关键问题,最关键的是认证所依据的标准,是否为社会认可,认证的质量是否被资产所有者信任。目前在国内具有明确标准的有饭店经理人(中国饭店协会)与商业职业经理人(中国商业联合会)等认证项目。

  第二个问题认证目的问题。认证主体的信任与认可,源于认证对象具备与证书所依据标准相对应的素质,因此认证目的应该是社会推荐具备相当素质的职业管理者,认证是又对申请者所具备的素质进行测查与评估的过程,那么认证的第二目的还应该是判定申请者与标准规定之间的差距,为当前或潜在的职业经理人提出未来学习提高的方向。目前国内职业认证、特别是行业组织所开设的职业资格认证,认证与培训混为一淡,认证是形式,培训是目的,甚至在收费标准中明确规定认证费,培训费,考试费等具体数额,这就造成认证与培训两者之间很难区别,认证与培训由同一机构负责,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国内很多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缺乏必要的严肃性,究基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政府管理缺位,缺乏宏观管理与监管,第二是国内职业资格认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缺乏理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