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安居模式曲高和寡

   2024-02-18 互联网860
核心提示:家居业几年前大跃进似的跑马圈地,还没品尝到胜利果实是什么滋味,苦果反而提早占领了味蕾。这个与房地产唇齿相依的行业,在上游

家居业几年前“大跃进”似的跑马圈地,还没品尝到胜利果实是什么滋味,苦果反而提早占领了味蕾。

这个与房地产唇齿相依的行业,在上游投资放缓、下游需求下滑的大环境下,几乎已被“架空”。

倾巢之下无完卵。就连实力雄厚的外资巨鳄也难以幸免。欧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家居建材零售商英国翠丰集团旗下的百安居便是之一。

百安居模式曲高和寡

近日,翠丰集团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翠丰集团全球整体销售额下降3.6%,零售利润下降8.6%,其中百安居中国地区销售额同比下滑6.8%,亏损达500万英镑。这已经是百安居中国地区连续第六年亏损。

百安居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深厚的国际背景加上母公司翠丰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中国本土家居企业一度非常担心这匹“来自英国的狼”会横扫市场,无人能挫其风头。

的确,入华之初,百安居的风头一时无人能及。2005年,百安居完成了对世界第四大建材连锁欧倍德在华业务的收购,门店扩展神速,巅峰时期在中国有63家门店。时任百安居中国总裁的卫哲曾表示,2010年前将在全中国30个城市内开设100家店面,实现总销售额超150亿元。

而且在当时,百安居“进回来再卖掉”的模式让不少本土同行不敢效仿。由于采购、库存、销售及客服等流通的各个环节都由自己去完成,资金占用量大,需要强大的管理能力和资金支撑。一旦经营水平跟不上,风险就可想而知。

不过,盛况只是昙花一现。几乎是随着卫哲2006年的离职,百安居在华业绩和门店数双双遭遇“拐点”,2007/2008财年,百安居在中国地区的亏损数字高达2800万英镑。为重振雄风,百安居曾在2009年发起一场以“Transformation”(转型)为核心的“T计划”,试图从门店形象、布局设计、产品陈列、产品品类、顾客服务等环节进行升级改造,但仍然无法扭转销售业绩持续亏损的现状。

百安居

这期间,百安居关掉了20多家店,其余门店在面积上也有所缩减。今年年初,百安居在南京再度关闭一家店,至此,百安居位于南京的门店从4家缩减到1家。

百安居节节败退的同时,本土竞争对手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却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最猛烈的扩张。虽说居然之家与红星美凯龙的疯狂开店背后有着资本运作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百安居在经历了2005年、2006年短暂的辉煌期之后,其增长模式已遭遇空前挑战,面对本土竞争对手的优势也已经大幅削弱。

一位百安居的离职高管曾在其“盛世”时期就对记者说:“百安居很难真正入乡随俗。”

这位人士所指的便是百安居对“装潢中心+零售”模式的过度依赖,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并未受到预期中的认可。这一模式是百安居在卫哲时代便创造出的运营方式,所谓装潢中心,即指由百安居的团队负责装修设计和产品购买,而产品的85%必须购自于百安居。

记者在百安居装潢中心了解到,因为价格偏高,很多消费者不愿意接受“找百安居装修,大部分建材必须在百安居购买”的规定。

此外,不少供应商还指责百安居收取占销售额比例过高的毛利率,抢夺供应商利润。2007年,上海雅迪尔居饰用品有限公司就宣布停止向百安居供货。

不过,据一些百安居内部人士称,团队不稳、中高层人事动荡也是公司内控失序的一面镜子。目前,整个百安居中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