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安居模式曲高和寡

   2024-02-18 互联网860
区的开山元老几乎大换血了一次。“在洋派的管理思维下,却是一帮本土的执行者,滋生出很多问题。”

独特的宜家

不只是百安居一家外资在华遭遇困境,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家得宝同样败走中国。

家得宝财报显示,2012财年第一季净盈利增长27.5%.家得宝还上调了2012财年全年的盈利预期,将每股盈利预期从2.79美元上调至2.90美元,并将营收预期从增长4%上调至增长4.6%,全年营收将达到736.6亿美元。

然而,亮丽财报的背后,中国市场却并不怎么“给力”。去年初,家得宝正式退出北京市场,全国12家门店已关闭5家。

外资企业为何屡屡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除了受宏观环境影响之外,在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副秘书长葛延松看来:“一方面是没有把握好中国消费者的习性,例如国外消费者喜爱DIY,自己动手搞装修,而中国人大部分是住公寓楼,自己动手装修的空间比较小,加上不少人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空闲时间,习惯于让装修公司包揽一切;另一方面,外企在产品价格上和本土企业相比不占优势,原本集中采购、集中销售、提供统一售后服务的经营方式,按理说在质量保障上能让消费者更放心,但是价格的昂贵却很难吸引顾客。”

宜家

不过,并不是所有外资家居都在中国“不得志”。瑞典宜家就能逆势交出一份令人称赞的成绩单。

虽然产品召回屡有发生,但宜家精巧的设计、高效的空间管理和店内动线布局一直广为市场称赞。在2011财年中,宜家中国销售额超过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宜家2011财年总收入达25.2亿欧元,销售增长最多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中国和波兰。

而与中国本土企业红星美凯龙以及外资百安居这样的家居卖场不同的是,宜家在中国的扩张绝对是“蜗牛速度”。

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至今年6月份,宜家在中国仅开了11家店。不过今年3月,宜家宣布,未来将加速在中国的扩张。从目前到2016年,宜家计划每年在中国增开3家店。同样,宜家的价格也正在向适合中国这样新兴市场的国家调整。记者查询宜家财报发现,宜家商品销售价格平均每年降低2%~3%,2011财年其价格降幅达到2.6%.宜家方面介绍,为了布局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所以一直在降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