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总编又怎么会放弃在这个敏感时刻继续引导舆论的机会?由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出面,在今天讲解日本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在江苏启东市引起激烈抗议的背后原因:“中国民众已视‘环保’为生命权”。
在预估“未来民众对一些大而皇之的政治概念或许会失去兴趣,但对发生在身边、家边的环境变化则会给予更加紧密乃至过于敏感的关注,并且会采取一些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践行这类关注”后,这篇文章亦强调“地方政府、媒体、企业对待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也需要做出转变”:“对于环保问题,许多知识和标准并不是百姓能够完全、及时、正确掌握的。因此,媒体就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的重任,让百姓的环保权益有据可依,而不是激情使然,从而达到理性维护环保权益的目的。”
事实上,启东民众在上周六的那场抗议到底是“有据可依”还是“激情使然”,已经导致了网络意见领袖之间的重大分歧。在什邡事件中支持民众维权的公共知识分子统一战线,因为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和“扒衣服”风波而不复存在。教授仝宗锦“坚决支持民众通过行使集会等宪法权利来表达诉求,但对很多出格乃至暴力行为也深感不安”,而李承鹏坚持他在《一件衬衣的感动》中的观点:“你不能只见暴力行为不见暴力决策,暴力式决策才导致了后来的一切。”
只不过,李承鹏那个把政府当作“自动售货机”的比喻也需要躲过网络监管者的自动敏感词屏蔽。迄今,新浪微博仍然给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启东’搜索结果未予显示”的答复,苦无合法信源的报纸编辑们也只等到了人民网的一条简讯:《谣传“南通警察踩死人”,启东一女子被拘10天》。
比起《南方都市报》,《云南信息报》还可以根据启东警方公告内容加点背景:“处罚女子孙某某1984年出生,现住上海,户籍地为江苏省启东市。公安机关查明:2012年7月28日,孙某某在互联网‘爱双胞胎妈妈’QQ群中散布称‘南通警察踩死了一个9岁的小姑娘,下午打死了个18岁大学生’,并在网上煽动‘明天要闹的更厉害,要闹到中央’等内容的谣言。”
门户网站至少也可以在早晨9点前转发环球网消息《江苏启东民众抗议排污续:涉事日企否认致癌说》,以及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下属国际在线网站的《日造纸企业巨头王子制纸曾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遭处罚》。
唯一幸存的是《长江日报》头条评论《赶快收拾人心》,新浪和凤凰网加紧推荐。是的,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无一字谈启东却又无一字不在谈启东:“中国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期,各种群体性冲突或抗议事件,在许多地方屡有发生。近段时间,群体性冲突事件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呈现新的特征、新的行为方式。某些事件的冲突性甚至达到一个新的级别,不论是情绪还是行为的激烈程度,都堪称近年少见。”
比起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书生之见,这份武汉市委机关报明白:“客观地说,各个地方的政府行为逻辑,有其共性的一面,未必是哪个地方表现得更为严重和糟糕,事件发生后,一些地方还可能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克制与隐忍。但是这都没有能缓解或避免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发生……有时候,理性协商与对话,被认为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式。这个判断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这不是说不要协商与对话,而是在一些冲突事件中,民众走上街头根本不是为了跟政府讲道理,也不是为了将政府拉回到谈判桌前,行动的意义直接地来自身体行动本身。”
著名的“塔西佗陷阱”也来了。在公开承认“若合法性资源稀薄,历史经验表明,政府怎么做都会遭致普遍的反对”后,评论员刘敏宣称“现在到了从政治和道义合法性方面来思考问题的时候了”:“经济发展的成就,不能等同或代替合法性资源的获取。新的政治和道义合法性资源从哪里来,政府将如何重新树立公共权威性,都是重大的时代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前景。合法性资源不是可以无限透支,修复合法性的时间也不是无限多。当务之急,是赶快收拾人心,重塑合法性,这是为人民、国家和历史负责的正确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