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有媒体周末报道,称有网友在英国一家社交网站上公布消费票据,指证15名奥委会官员一顿饭吃掉44660.26英镑。其中,包括一瓶价值1.9万英镑的轩尼诗白兰地(1853),还有4962英镑服务费。
当记者们还在试图锁定这究竟是哪一家餐厅时,中国社交网站上的围观者已经纷纷推测天价餐乃中国官员所为,因为所点中式菜肴,更因为“敢于这样花纳税人钱的,只有某国官员!”与此同时,也有少许不喜“抹黑”者,开始指责媒体将英镑换算成人民币数额并置于标题中是“有意误导”,声称根据菜式恰恰能证明消费者不太可能是中国人。
《法制晚报》昨天下午更新报道,《奥运天价午餐,科威特人干的?》
二、浑水摸鱼
究竟是不是西方媒体“故意抹黑”中国体育甚至是中国整体崛起,不同的人有不同判断。但在涉及国家领土这样的大是大非上,可不容多喙。
《山东商报》昨天的头版上大写三个“为什么”,问字比报头还要大。所言之事正是外交部发言人秦刚4日就美国务院发表所谓南海问题声明阐明中方严正立场:“8月3日,美国国务院就南海问题发表所谓声明,罔顾事实,混淆是非,发出了严重错误信号,无助于有关各方维护南海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努力。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除了引述秦发言人的三个质问外,《人民日报》那篇《美方再度暴露“浑水摸鱼”企图》也得到摘录:“从近年来南海问题升级的历史来看,人们不难发现从一开始便有美国煽风点火的阴影。伴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明晰,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挑动矛盾的小动作不断,以策应其战略需要,这已经是明眼人早已看透的‘阳谋’。似乎得手之后,美国又一再摆出‘救世主’姿态,似乎是在劝架,其实是不断向伤口撒盐。”
在这种话题上,《环球时报》不能缺席。今天不仅用社评《南海不是加勒比海,美国人别糊涂》加以警告,更转达海外反响:“‘突兀发声,拨弄是非’、‘无端指责’、‘选择性视盲’,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4日的上述言辞,连同他抛给美国的3个‘为什么’的质疑一起,让国际舆论感受到北京的愤怒。”
以这篇《中国猛烈回击美插手南海,我发言人三问“为什么”》为头条,环球网更将中共中央机关报今日新作《煽风点火不是什么新把戏》改题为“中国让美国外交找不到丝毫幸福感”:“无端的怨愤往往同衰落联系在一起。华盛顿外交一旦使怨愤成为主调,理性和建设性便荡然无存。头号强国陷入这种境地,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对整个国际社会,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新华网则重点推荐《人民日报》海外版上那篇头版评论,由国际问题专家表达信心:“最终,美国在南海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更阻挡不了中国的崛起势头,改写不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如山铁证。。”
